美學者研發出捕碳新招 塑膠垃圾成大氣救星

EN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碳捕集的新方法,透過加熱塑膠廢棄物,並加入特定的化學物質,便能產生細小顆粒用以吸收二氧化碳。

新的反應方法是針對熱裂解(pyrolysis)的化學回收進行升級,熱裂解是透過在惰性氣體中加熱特定材料讓其分解。通常情況下,當塑膠進行熱裂解時,會留下油、氣體和蠟以及無法使用的碳副產品。

然而,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加熱過程中使用乙酸鉀,便會轉化成0.7至1.4奈米的細小顆粒,可以在室溫下吸收其重量18%的二氧化碳。

這項新的反應過程不僅能提供較低廉的碳捕集方式,更能改善塑膠回收過程,一次解決兩大環境問題。

現行使用胺溶劑的碳捕集方法要價不斐,移除每公噸二氧化碳的成本落在80至160美元左右,不過萊斯大學新研究出的方法僅需花費21美元。

此外,這項新的方法適用在難以被化學回收的塑膠上,尤其是聚丙烯、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上述兩項塑膠材料和乙酸鉀一起進行反應時,可以有絕佳的碳捕集效果。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圖爾(James Tour)在新聞稿中表示,這是以廢棄塑膠衍生出的方法,可以將這種材料裝置在發電廠的排氣煙囪等碳排放點,用以去除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他認為「這是能透過塑膠垃圾問題解決碳排放問題的好方法。」

此外,新的碳捕集材料本身也可以重複使用,當加熱到攝氏75度左右,新材料便會釋放原先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重新釋出90%的結合位點(binding site),且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重新製成燃料或建築材料。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