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上周發布「年度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report)指出,全球碳定價機制在2021年為各國帶來了840億美元的收入(約為新台幣2.4兆元),較2020年成長近60%,這些資金不僅能幫助全球經濟用更永續的方式復甦、也能支持更廣泛的財政改革,並且用於投資地方發展。
根據該報告,全球目前有68個碳定價機制,其中包括36個碳稅機制以及32個碳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cheme)。過去一年中,全球共新增了四種新的碳定價機制,其中一種是烏拉圭的碳價,另外三種則位於北美地區。
然而,該報告也指出,儘管許多地區的碳價在過去一段時間締造了新高紀錄,這些價格仍不足以推動氣候行動,無法讓各國在2030年前將全球暖化的幅度控制在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商議好的範圍內,根據該報告,目前全球僅有不到4%的碳排放是受到「適當的碳價」所管制。
世界銀行氣候變化局全球局長范布朗霍斯特(Bernice Van Bronkhorst)指出,全球已經在碳定價的跨境問題以及國際碳市場的新規則等層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這有助於製定更明確的政策方向。接下來的重頭戲是要利用當前趨勢,實質地提高碳價的覆蓋率以及價格水平,好讓碳定價機制徹底發揮潛力,邁向全面脫碳。
為了應對全球暖化,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會員國已於早前承諾,會在今年年底前結束所有對海外化石燃料的公共融資,盼能協助難以脫碳的化石產業邁向更環保的道路。此外,G7國家也承諾會在2035前讓能源產業大致達成脫碳,意即將逐步淘汰燃煤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