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民電廠到綠電交易!陽光伏特家如何靠精準分析用電收服百家客戶?

EN

成立近九年的陽光伏特家,從推動全民電廠的新創起家,到拿下台灣第一張再生能源售電執照,現在成為國內前五大綠電交易商之一。這間背後沒有大型電廠的售電公司,要靠精準掌握綠電數據,解決中小企業複雜供電管理痛點,在綠電市場的「戰國時代」持續拓展業務版圖。


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表示,從全民電廠時期累積的管理複雜優勢,讓陽光伏特家能在綠電交易上掌握精準數據。(攝影:許祖菱)

走進陽光伏特家位於南港的全新辦公室,可以看到寬敞的開放式空間內,大大小小的會議正在進行。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馮嘯儒表示,公司的綠電交易業務成長快速,預估今(2024)年度整合轉供的綠電量有望達到1.44億度,相較於去年度約5,000萬度,增加了近兩倍,已經確立綠電交易將是未來營收主力。

陽光伏特家客戶多元,為全台超過一千個不同大小的場域導入綠電,知名企業包括屈臣氏、台灣大哥大、Gogoro、安侯建業(KPMG)都在合作名單上。馮嘯儒指出:「未來三年,各行各業對於綠電的需求會持續增長,聚合商的角色將變得越來越關鍵。」

為了完成大量的綠電調度和媒合工作,陽光伏特家今年也計劃將團隊規模從目前的45人擴大到80人。

陽光伏特家的南港新辦公室。馮嘯儒預計今年公司團隊將成長到80人。(攝影:許祖菱)

從全民電廠累積實戰經驗,堆疊出精準分析優勢

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上路在即,近幾年來國際間減碳壓力升高,台灣企業對綠電的需求也大增。截至今年5月,台灣再生能源售電業登記家數已經來到65家,就有售電業者形容綠電市場已經進入「戰國時代」。

馮嘯儒認為,台灣的綠電市場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幾乎九成可供交易的綠電都被單一企業所獨佔,要讓中小企業買得到、買得便宜,售電業扮演重要角色。

馮嘯儒在2016年創立陽光伏特家前曾在科技業工作,由於他在碩士論文中研究了太陽能材料,再加上台灣政府積極推動綠能政策,因此他決定尋找機會進入太陽能產業。

「陽光伏特家成立時,台灣根本還沒有再生能源售電業,所以我們先成立了全民電廠平台。」馮嘯儒說。

當時陽光伏特家發現,沒有業者願意處理複雜的綠電管理工作,全民電廠的容量頂多30MW,但光電裝置分布一千多個屋頂,持有人更多達1萬到2萬人,這個困難任務讓他們找到市場切入點,為後續多對多綠電交易管理優勢奠定基礎。

到了2019年,陽光伏特家成功取得台灣第一張「再生能源售電業」電業執照,開始了為多家電廠與多家買方進行配對交易,主打一次解決買賣雙方的需求,同時進行多筆交易。

助電廠與需求端找到最佳配對,降低企業餘電成本

談到最有挑戰性的轉供案例,馮嘯儒提到了與台灣大哥大的合作,因為基地台分散在全台各地,每個地區的電號又各有不同,一張綠電轉供單可能要對應多800個電號,要讓發電方和用電戶的行為及時間點匹配,考驗售電業者的調度能力。

另外,售電業也要想辦法降低發電端的餘電成本。陽光伏特家服務的客戶超過百家,涵蓋製造業、金融業、零售業和電信業等多個行業,這使得他們能夠精準地分析用電行為模式,實現電廠與需求端的最佳配對。馮嘯儒解釋,例如製造業和商店就可以搭成一組客戶群,當製造業週末不用綠電時,商店就能接手使用,這樣的組合能夠買下一間電廠九成以上的綠電,將剩餘電力減至最低。

「每間電廠都想賣到更高的價格,但如果價格高、匹配沒做好,可能只能售出發電量的三成。售電業的價值,就是可以用豐富轉供經驗滿足電廠和用電方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馮嘯儒說。

陽光伏特家鎖定中小企業,多對多模式降低綠電交易摩擦 

陽光伏特家透過多座電廠作為綠電來源,成功分散了單一電廠和單一地區發電不穩定的風險,有信心能提供購電方保證度數。今年四月,陽光伏特家成功轉供了水力發電,為夜間綠電供應增加了更多彈性,未來不排除納入更多種類的再生能源電廠。

馮嘯儒有自信,陽光伏特家可以靠擴大需求池,持續優化匹配調度能力,滿足台灣中小企業的需求,這也解釋了為何陽光伏特家不像雲豹、泓德能源有開發大型電廠的背景,卻能擠身國內前五大綠電交易商。

陽光伏特家未來將繼續將重心放在降低綠電交易的摩擦,而非增加設備資本支出。馮嘯儒認為,客戶的多元化可以更有效率地配對、調度綠電,「如果你擁有更多的用戶,你的履約彈性就會更大,這將產生一個正向的循環」。

 

 

 

台灣首起海外綠氫開發案!睿禾陳坤宏牽線澳洲,搶攻兆元氫能產業
台灣碳交所經濟誘因推動企業減碳 碳權成綠色轉型新利器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