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起海外綠氫開發案!睿禾陳坤宏牽線澳洲,搶攻兆元氫能產業

EN

綠氫能源強勢崛起,各國政府近年紛紛推出法規以刺激氫能發展。台灣能源整合公司睿禾控股近期簽下了台灣首張與澳洲合作的綠氫開發協議H2U(Hydrogen Utility),預計2028年開始運送綠氨到台灣。為何睿禾選擇與澳洲合作搶先布局氫能市場?他們看見了什麼商機?


睿禾控股董事長陳坤宏談及澳洲生產綠氫的優勢,並期盼有更多台灣企業投入綠氫產業鍊。(攝影:許祖菱)

經過長達一年的台澳往返與評估,睿禾在5月2日宣布成為綠氫跨國專案H2U的台灣區獨家合作業者。睿禾控股董事長陳坤宏談起在台灣導入綠氫的動機,來自2022年睿禾參與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BOT案。

當時,睿禾與宏碁成立了特許公司智禾金碳,在科學城園區內建設太陽光電發電、儲能設備、智慧電網及能源管理整合中心,目標是在區內尖峰時段達到綠電滲透率100%。陳坤宏表示,透過台灣現有的光電、風電再生能源,要達到綠電滲透率80%並不難,但要達到100%,必須依靠儲能或綠氫、綠氨的使用。

在公司研究團隊展開綠氫研究的同時,他們也有機會參與台灣能源署與澳洲昆士蘭投資部門的會議,進而發現了澳洲在綠氫生產上的優勢。澳洲的國土面積是台灣的130倍,擁有廣闊土地、低廉地價、充足日照,這使得太陽能發電成本幾乎是全球最低,一度綠電的成本不到新台幣1元,相當於台灣綠電躉購價格的1/5。

舉例來說,電解一公斤水需要消耗55度電。在台灣,電解一公斤水製氫需要275元,但在澳洲只需要55元。陳坤宏說,「這是綠電躉購框架下的台灣業者很難想像的。」考量成本優勢,讓睿禾決定與澳洲合作布局綠氫產業,為台灣的能源轉型開拓新的道路。

睿禾與澳方簽署海外綠氫合作開發協議H2U。(照片來源:睿禾控股)

日韓早早領先布局海外綠氫,睿禾第一步:讓澳洲認識台灣

H2U綠氫開發協議規劃2032年年產400萬噸綠氨,所生產的綠氫、綠氨部分會供應澳洲當地,其餘出口。由於液態氫運輸仍在試驗階段,需將綠氫轉化為綠氨後才能出口到台灣、日本和韓國。第一期計畫預計2028年完工,年產100萬噸。

雖然這是台灣首張與澳洲合作的綠氫開發協議,但初期睿禾在澳洲尋找綠氫合作機會吃足苦頭,發現許多專案已被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早早插旗。陳坤宏提到,日韓因為人口稠密、土地狹小的限制,很早就在政府層面推動規劃從海外進口綠氫,但有同樣限制條件的台灣卻還沒跟上。

由於台灣未有明確的氫能相關法案,許多綠氫開發商對台灣政府與產業的需求一無所知。陳坤宏談到,「我們在初期談合作時,經常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解釋台灣是一個能源使用非常密集的國家,請他們開放空間讓台灣業者參與。

為何台灣公司先前在綠氫海外合作上遲遲未能踏出第一步?陳坤宏認為,原因可能是台灣產業長期以製造業為導向,缺乏從上游尋找海外合作機會的經驗。而睿禾希望能藉由促成H2U專案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企業投入綠氫合作案開發。

澳洲昆士蘭州有多個大型氫能計畫基地,照片為H2U專案預定地格列士敦(Gladstone)。(圖片來源:睿禾控股)

陳坤宏看好綠氫發展,認為這將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帶動整體產業升級。他分析道,「綠氫及綠氨可能帶動的產業影響非常廣泛。未來引入這種能源,需要修改管線和內燃機,還會影響農業的肥料體系。運輸方面,大貨車、船舶、飛機等也有可能改用綠氫燃料,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研究和開發。」

陳坤宏提到,台廠已經在氫能技術發展已經慢慢動起來。今年,台達電宣布與英國上市氫能公司Ceres Power Holdings的子公司合作,利用台達的電力電子、控制、散熱等製造優勢,開發完整的固態氧化物氫燃料電池系統。台灣製造的馬達和電解槽,以及半導體產業的水資源處理技術,都有進軍氫能產業鏈的潛力。

第二步優化綠氫成本,睿禾從降低能耗與政策支持雙管齊下

台灣發展綠氫,除了找到便宜的海外綠氫來源,還能如何降低成本?陳坤宏參考了澳洲政府與民間推動綠氫的路徑,提出了兩個方向。第一個是降低電解水的耗電量。他以澳洲新創公司Hysata新研發的製氫電解槽為例,該技術透過材料科學和觸媒轉換,能以全球最高效率95%進行電解製氫,等於電解每1公斤水只需41.5度電,比起一般製氫電解槽的55度電大幅降低了能耗。

第二個方向是期待並促成政府推出穩固綠色產業的投資及補助政策,扶植並推動綠氫產業。陳坤宏指出,以澳洲為例,他們在COP28後提出了「產能投資計畫」(CIS),目標是促成澳洲成為氫能生產與出口的領導者,這項計畫有望帶來數百億澳元的投資。

其他領先地區還有歐盟,他們在2023年成立了歐洲氫能銀行(European Hydrogen Bank, EHB),促進綠氫生產投資。同年年底,美國也發布了《降低通膨法案》(IRA)中的潔淨製氫補助(Clean Hydrogen Production Credit)擬議法規。台灣政府是否能透過降息融資優化和財務工程來刺激氫能產業,產業界也正密切關注。

澳洲是台灣最大的能源貿易夥伴,國內約2/3的煤炭和1/3的天然氣都由澳洲進口。然而,澳洲也意識到化石燃料時代終將結束,必須投入綠能技術的研發。

陳坤宏認為,澳洲積極布局再生能源的同時,台灣也應該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找到相應的合作方式,在新能源時代繼續尋找雙方合作機會。「台灣不應該僅僅被動等待綠氫進口,而是應該積極創造海外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這是我們接下來的努力方向。」

後有東南亞追兵,陳坤宏籲台灣應保持綠色競爭力

東南亞國家近年來積極布局綠氫,印尼計劃在2030年成為綠氫出口國,泰國和馬來西亞也已經與外國企業簽訂了綠氫開發合作協議。陳坤宏直言,東南亞國家與台灣的競合關係在未來十年相當值得關注。

陳坤宏強調,「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看待東南亞這個競爭對手。」東南亞國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低廉的勞工成本,也能提供多樣化的再生能源試驗場域。台灣政府若在推動RE100(100%再生能源使用)的路徑上稍有落後,初階的製造廠就可能遷往電力排碳係數更低、綠電占比更高的國家。

然而,陳坤宏也在其中看到機會。正如台灣的綠氫價格高昂,睿禾選擇與澳洲合作,未來台灣也可以透過投資東南亞國家,將東南亞視為國土資源的延伸。「如果我們發現無法在競爭中取勝,那我們就應該變成他們的夥伴。」他指出,靈活應對並積極尋求合作,將是台灣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印尼看好綠氫潛力,誓言最快在2030年成為綠氫或低碳氫能出口國。(圖片來源:印尼國家電力公司)

從全民電廠到綠電交易!陽光伏特家如何靠精準分析用電收服百家客戶?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