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首座商用核電廠,拚2年完工!開發商Thorcon如何用造船術改寫核電建廠速度

EN
加入收藏

Thorcon執行長威金森(Matt Wilkinson)認為,印尼政府發展核電主要目的是經濟發展,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圖片來源:Thorcon)

隨著核能技術不斷改良演進,其中屬於第4代技術的熔鹽反應爐(Molten Salt Reactor,MSR)能提供更安全且穩定的低碳電力,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美國核電廠開發商Thorcon近期利用該技術在印尼取得重大進展,甚至有望成為當地首座商用核電廠,最快在2032年運轉。Thorcon執行長威金森(Matt Wilkinson)接受《RECCESSARY》專訪,分享布局印尼市場的心路歷程及MSR背後的關鍵技術。

對比大型核電廠建置耗時至少6年起跳,Thorcon蓋完僅需2年。「從裁切第一刀鋼材到提供電力只需要兩年,我們技術的規模化速度遠勝其他所有解決方案,」威金森語氣堅定地表示,自家MSR技術不論在建置速度或成本都具有競爭力。

熔鹽反應爐結合造船技術,可望省下時間及成本

MSR技術早在1960年代就通過美國能源部旗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驗證,是一種使用熔融鹽做為冷卻劑及燃料的核反應爐,具有較高發電效率、降低高壓系統風險的優點,且燃料選擇也較靈活,例如使用過的核燃料、釷元素。

Thorcon的熔鹽反應爐最特別的是結合造船廠技術。威金森表示,公司創辦人、前麻省理工學院(MIT)造船學教授德凡尼(Jack Devanney)偶然發現MSR具備低壓、使用液態燃料、高溫三種特性,配合造船廠的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建造許多核電廠。

根據設計,Thorcon的核電廠不需要能耐住高壓的混凝土穹頂及管線,且可利用先進的造船技術,如板材產線(Panel Line)、電漿切割(Plasma Cutting)、自動化焊接(robotic welding)等加快核電廠建置流程。

威金森提到,Thorcon的反應爐是由材質編號316的不鏽鋼製成,該種鋼材也是造船廠常見的材料之一,「設計之初就設定在造船廠生產,所以可以很有效率且很精準。」

一般大型核電廠建置耗時至少6年起跳,Thorcon搭建一座裝置容量500MW(千瓩)的核電廠只需要1年,另外加上1年時間進行測試、啟用,不只大幅降低時間成本,也連帶省下建造所需的經費。

威金森以美國喬治亞州的Vogtle核電廠為例,該廠的建置成本為160億美元/GW(百萬瓩),且耗費10年才完成;另外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由韓國電力公司(KEPCO)承包的核電廠,也同樣花了近10年,投入成本為50億美元/GW,而Thorcon每百萬瓩的隔夜資本性支出(Overnight CAPEX)不但遠低於前述案例,也比燃煤發電更有成本競爭力。

Thorcon的熔鹽反應爐(MSR)概念設計圖。(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規模較小、快速複製,Thorcon不怕競爭者挑戰

正因為如此,儘管印尼官方表示,包括韓國、俄羅斯、法國、中國、日本都有意願在印尼搭建核電廠,威金森還是很有信心,Thorcon規模較小且能快速建造、複製的模式,能搶在其他競爭者之前完成首座案場。

但在談到規模更小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時,威金森認為,裝置容量太小反而使建置成本高於燃煤發電,「那些公司不敢提均化能源成本(LCOE),他們沒有辦法提出比燃煤發電更有成本競爭力的計畫案。」

事實上,Thorcon早在2015年就耕耘印尼市場。威金森指出,當時是印尼國營核工業公司(INUKI)主動與Thorcon接洽,並在與印尼國營石油公司(Pertamina)、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後展開1年的技術研究。

過去10年間,Thorcon一路從中央單位能源部、國家能源委員會(DEN)、核能監管機構(BAPETEN)走到地方邦加-勿里洞省(Bangka Belitung),終於在2025年提交廠址評估計畫(Site Evaluation Plan)、廠址評估管理系統計畫(Site Evalu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並取得審核通過,成為印尼首個獲取核電廠相關許可的企業。

延伸閱讀》印尼首座核電廠選址揭曉!多國爭取核能合作,礦產資源成美企設廠關鍵

威金森提到,印尼國家發展計畫部(BAPPENAS)正在草擬2025年國家戰略計畫,而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的胞弟、親信哈希姆(Hashim Djojohadikusumo)積極將核電廠納入計畫中,希望藉此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工作機會,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ThorCon預計在印尼邦加-勿里洞省搭建首座核電廠。(圖片來源:ThorCon)

Thorcon耕耘印尼10年,首座商用核電廠2032年供電

針對在印尼推進核電廠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威金森認為是如何堅定意志,「其他企業(遇到準備期這麼長)應該早就放棄了。」他有自信透過自家造船技術快速複製安全且穩定的電力,加上與燃煤發電同樣具備成本優勢。

其次,來自印尼當地的支持,以及衍生出的使命感。威金森強調,印尼方面沒有人出面表態會協助促成核電廠,但過程中遇到有共同願景的印尼地方人士,都肯定Thorcon的技術有利於當地發展、滿足電力需求。

為展現對印尼市場的重視,Thorcon不只成立分公司,還採用當地人才,且預計培育更多印尼核能工程師,為未來擴大市場鋪路。威金森透露,Thorcon的技術一旦落地,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生產反應爐,因此之後可能將印尼當作發展基地,向東南亞其他國家發展,例如新加坡。

Thorcon首個核電廠預計落腳在邦加-勿里洞省的格拉薩島(Kelasa),而在取得場址評估許可後,計劃在2027年動工、2030年啟動營運,並在達到滿載運轉、測試後,預計在2032年取得正式營運許可,向印尼國家電網供電,除了滿足印尼低碳轉型需求,也為Thorcon發展立下關鍵里程碑。

天能綠電3年登頂售電龍頭,總經理揭2關鍵:綠電自由市場潛力無窮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