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市场焦点一览:欧美气候政策影响大、亚洲将成新兴舞台

EN

(图片来源:iStock)

当前全球碳市场正面临着关键时刻,2023年,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影响程度横扫全球;中国尽管受限于交易驱动力不足,碳价仍出现历史新高;而韩国为改善一再低迷的市场情绪,也推出了国家首个碳中和计画,国际市场的剧烈变化在在说明了碳市场在全球所展现的重要性。

有鉴于此,《Reccessary》今年同样推出了全球碳趋势的年度报告,内容将聚焦回顾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以及2024年的政策展望,希望投资人能借此掌握到最新的市场动态。

全球碳交易市场概况

放眼全球,目前国际上共有34个正在实施中的碳交易体系,观察市场规模及发展成熟度,又以欧盟、中国以及韩国这三个地区各有其代表性,下表分别呈现了2023年三个地区的市场表现。

表一、2023年全球主要碳市场平均价格(单位:各国货币/吨)[1]

欧盟电力结构改变伴随需求减少 下半年碳价走弱

欧盟碳交易体系自2005年运作以来已历经多次市场变革与挑战,在2023年的市场表现中,欧盟碳价呈现起伏不定的现象。

虽然碳价在年初曾达到每吨100.29欧元的高点,但在下半年出现了下滑趋势,主因为需求疲软和能源产业的结构性转变,一方面来自化石燃料的电力供给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产能增长趋势强劲。

展望未来,欧盟将采取更积极的减排措施,但考量到欧洲经济成长动能趋缓,预期2024年平均价格将略低于前一年度。

立即下载《Reccessary年报》,一次掌握绿电与碳市场新知!

中国碳市场驱动力有限 交易活跃度不均

2021年成立的中国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仅涵盖约2,000家的电力行业。截至2023年底为止,中国碳价相较年初上涨了44.4%,上半年受限于交易动能不足,价格波动率低。下半年起,碳价明显走升,十月份价格更创下历史新高,来到每吨81.67人民币。由于缺口企业为满足履约要求,在履约截止日的前两个月,成交量表现皆分别较前一个月高出260%。

放眼2024年,政府应加速扩大产业涵盖范围,例如优先考虑纳管受欧盟碳边境税影响的产业,预计全国约70%的排放量将可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对此,随着管制产业增加,也将有望提升市场活跃度。

韩国碳市场情绪低迷 供过于求问题未见起色

韩国碳交易体系覆盖全国高达74%的碳排放量,尽管如此,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形仍待改善。相比同年一月,韩国碳配额的最后收盘价跌幅达43.8%,显示出市场情绪低迷的现象。

随着碳配额转换阶段的到来,九月份碳价一度飙升至每吨1万4,600韩元,然而短暂的正面讯号仍难以巩固投资人信心,碳价至年底前持续呈现下滑的趋势。有感于此,韩国政府祭出多项改革措施,未来一年仍将持续锁定市场供需情形。

全球碳政策追踪

回顾2023年,占全球国内生产毛额(GDP) 55% 的国家或地区正在使用排放交易体系,其中包含施行中与计划施行的地区,而所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则占全球总体的17% 。

随着各国碳定价实施至今,目前以美洲、欧洲及亚洲地区较具发展动能,但有鉴于运作模式迥异且进展不一,因此将聚焦讨论这三个区域发展情形,一方面汇整过往的市场表现成果及重大变革,另一方面,也将针对2024年即将上路的最新政策进行追踪。

图一、全球碳税及排放交易体系实施图[2]

欧美地区举足轻重的气候政策影响力

在全球气候行动舞台上,美国与欧盟地区的气候政策影响力至关重要。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排放大国,在2023年的减碳进程中,美国成功达到经济成长与碳排脱钩的双赢现象,这一成就主要归因于燃煤电厂的退役和可再生能源装置增长的双轨趋势。

在气候法案的推进上,美国《清洁竞争法案》似乎无疾而终;与此同时,新的碳关税草案《外国污染费法案》去年11月于美国国会提出时又掀起一波讨论。在碳交易体系方面,美国仍未解决其显而易见的困境,也就是缺乏全境统一的碳交易管道,建议政府参考加州碳市场的成功模式,以布局健全的市场机制。

探索碳市场新商机 亚洲地区成新兴舞台

当今碳市场的格局早已延伸至亚洲,各地的排放交易体系逐渐形塑。欧美地区在全球碳市场中仅管占有领导地位,但亚洲地区也不落人后,具备碳权市场开发潜力,主要国家包含中国、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等地区。

以发展自愿性碳市场的东南亚地区而言,泰国的自愿减排计划(T-VER)的实施至今年为止已迈入第十年,虽然去年投资人对自愿市场产生却步,使得碳信用申请量微幅下滑,但值得期待的是,泰国也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巴黎协定》第6.2条的国家,与瑞士成功达成碳信用转让协议,奠定了跨境碳信用转让与交易的基础,说明在这个新市场底下,企业也能从中布局更切合自身需求的市场参与机会。

全球碳趋势下的企业机遇

无论是由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所推动碳定价规则,或是具备开发潜力的亚洲地区,在碳交易或碳税制度方面,各国纷纷计划推行相关政策,碳市场无疑是企业未来所须面临的议题,也正因为此,企业在落实国家低碳发展目标的同时,该如何挑选市场以及如何运用工具,正具有可发挥的空间。例如,东南亚自愿性碳市场快速崛起,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皆已设立碳权交易所,企业可以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管道来购入或开发出售碳权。除此之外,为了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创新技术与服务的推出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为了协助企业与投资人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这份报告将提供深入的市场分析与趋势展望;未来,碳市场将持续受到国内外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关新闻 碳市场 碳交易


[1] 交易数据来自欧洲能源交易所(EEX)、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韩国碳排放权交易所(KRX)。

[2] 统计数据引用自自世界银行。

东南亚绿电2024年关注什么? 盘点东盟六国市场的挑战与转机
COP28的未竟之业 《巴黎协定》第6条规范影响力解析
Back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