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Carbon Forward)
当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3月7日至8日在新加坡登场的Carbon Forward Asia集结了产业专家与学者,就市场现况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讨论。 与会成员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韩国及欧盟等地,并聚焦于两大议题,分别为亚太地区碳市场的发展,以及全球自愿性碳市场的未来。
东南亚碳定价制度仍有分歧
放眼全球,亚太地区的碳市场逐渐成熟,然而东南亚的碳相关机制仍相当分散,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不同,东南亚在碳定价方面各自发展出自己的游戏规则。 表一分别整理出各地区碳定价工具的实施概况,包含排放交易体系(ETS)、碳税以及碳交易。
表一、东南亚地区碳定价工具
综观东南亚的碳定价机制,可以发现各国所采用的策略略有差异。 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前十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成为该地区率先建立ETS的国家。 相较于由政府主导的强制碳市场,以碳权抵换为主的自愿碳市场则受到东南亚多国的青睐,像是于去年正式营运的马来西亚碳交所Bursa以及泰国碳交平台FTIX。 除此之外,在碳税制度及碳信用交易方面则属新加坡较为成熟,其法规完整性、市场流动性等皆相对完整。
差异化的东南亚碳市场布局策略
然而,相对于自2005年起即实施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何东南亚各国选择走向差异化的市场制度? 又为何以发展自愿性碳交易市场为主要策略? 细究其背后原因,主要归因于三大因素,分别为政治体系、能源结构以及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一、政治体系差异
相比整体性较高的欧盟,东南亚地区无论是在政策、法规上皆存在显著的差异,增加了建立统一碳市场的困难度;除此之外,欧盟对于共同的减排目标展现 了较高的政治意愿及领导力,相比之下,东南亚各国则尚未形成如此高度的政治一致性及合作意愿,因此多样化的碳市场模式将更能发挥政策影响力。
二、能源结构差异
东南亚国家的能源结构和排放来源不尽相同,部分国家较依赖化石能源,部分国家则较着重发展再生能源,例如印度尼西亚主要以燃煤来满足其能源需求,越南在太阳能及风能方面 则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源结构上的差异大幅度的影响了东南亚各国布局碳市场的策略。
三、经济发展差异
东南亚各国经济水准与产业发展程度不一,推行强制碳市场可能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发展自愿碳市场将有效改善此一情形。 自愿性碳市场的核心价值即为弹性高及流动性高,在灵活的市场机制下,除了企业能自行选择是否参与外,更能激励碳交易行为,流动性高将有助于该地区推动碳 市场发展。
会议上,世界银行融资专家Jeffrey Delmon表示,东南亚地区对自愿性碳市场的布局战略令人肯定,对此,建立起碳市场合作体系尤为关键。 例如新加坡利用双边协议与印度尼西亚、不丹等多国建立碳信用转让协议,越南则将市场延伸至亚太地区,成为日本JCM机制底下第四大碳项目发行国。 随着各国逐渐导入碳定价制度,未来东南亚碳市场能否相互接轨将成为关注焦点。
全球自愿性碳市场现况
2021年,自愿碳市场市值突破20亿美元,仅管隔年碳信用交易量大幅下跌50%,交易总额却仍维持在相似水准,显见每单位碳价实则上升,会有这样的趋势主要 源于市场对高品质碳权的逐步重视。
图一、全球自愿性碳市场交易量与交易总额[1]
全球碳市场三大关注趋势
在多起碳权争议事件爆发后,碳权品质逐渐受到瞩目,举凡方法学的认定、监管措施、碳信用的核发与认证等,皆能成为品质认定的标准之一。 即便如此,国际碳权市场在此方面仍欠缺统一性,除此之外,复杂的碳市场制度更使得投资人望而却步。 放眼2024年的全球碳交易市场,有三大议题值得关注。
一、《巴黎协定》第六条的挑战与机遇
《巴黎协定》第六条被视为促成自愿性碳市场完整性的的关键所在,其中,第6.2条及第6.4条备受瞩目。 仅管第6.4条尚未达成共识,但在第6.2条的运行下,各国碳信用合作成果正蓬勃发展。 目前互相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已超过45个,而又以新加坡和瑞士缔约数最为突出。 新加坡纷纷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较具碳权开发潜力的国家签署协议;瑞士与泰国的碳信用转让协议则成为全球首次实现第6.2条的案例,这些跨国合作的实践显现了《巴黎协定 》第六条的价值,提供各地区跨国合作的机会。
二、对高品质碳权的追求
随着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以及自愿性碳市场诚信倡议(VCMI)的出现,为自愿碳市场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此外,民航局的CORSIA碳权认证标准也对碳 权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组织的投入将有助于确保碳市场的透明度及公平性,从而提高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信心。
三、亟待统一的市场规则
尽管自愿性碳市场在全球正逐步发酵,但市场制度的分歧仍为一大挑战。 不同地区对于碳市场的理解、规则和执行方式存在着差异,复杂的制度大幅拉高了参与市场的门槛,除了增加企业投入的成本外,也削弱了市场效率。 因此,透过建立一致的市场规则与标准,不仅提供企业一套可依循的准则,更能推动市场活跃度。
综观上述,全球碳市场仍待更多规范释出,以共同实践全球的气候承诺。 会议最后,与会者一致认为,解决碳市场的挑战将有赖国际间的合作,此外,各个市场参与者也将发挥其作用,以极大化市场效率,不论是碳权交易商、开发商、政策制定 者或是投资者,都应密切关注碳市场发展动态,藉由积极交流与合作以推动碳市场的健全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碳市场的影响日益扩大,企业在减碳方面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考虑到各地区碳市场的发展制度不一,提前布局将有望抓住市场先机, 以应对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1]资料来源:Ecosystem
Carbon Forward Asia集结了产业专家与学者,《RECCESSARY》研究团队今年也前往新加坡参与本次研讨会。 (图片来源:Carbon For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