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俄战争引发全球能源海啸,虽迫使各国重投化石燃料怀抱,但也加快了再生能源转型的脚步。德国莱茵集团(RWE)的负责人马库斯·克雷伯(Markus Krebber)表示,战事引起的能源危机凸显欧洲长期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这也是现在发展再生能源的最大挑战。
为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美国的《降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和欧盟推出的RePowerEU计划将分别投入3,690亿美元和2,100亿欧元加快节能和再生能源投资。
美《降通膨法案》法案通过后,带动135亿美元的储能投资,比通过前成长80%。不仅是储能系统,资金涌入了石墨厂、钴冶炼厂、电池超级工厂,打造出一条美国制造的电动车生态系,企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克雷伯就欧美分别祭出的补救措施评论道:“目前欧洲已经摆脱危机模式,我们现在可以为长期转型做打算了。”他认为,确保有足够的再生能源供应来解决能源短缺困境,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供应链以及投资环境。
目前再生能源的项目数量超出供应链产能的3-5倍,供应链要消化这些额外产能的准备时间很长,也因此,新技术的供应链就显得尤为关键。另外,克雷伯也提及欧洲投资市场朝令夕改、市场设计与税收制度繁复且变化多的问题。
“这是满严重的问题,投资客只是想挹注数十亿美元在目标项目,但却不清楚欧洲市场的投资规则是什么,只能静候不出手。”克雷伯认为欧洲应向美国学习,美国的投资规则非常清晰,以利投资客进行务实高效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