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净零赛局! 富威电力助跨国企业部署海外供应链净零转型

EN

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科技公司纷纷宣示净零计划。 作为其中佼佼者,苹果在2020年公布「2030年全制造供应链100%碳中和」目标,明订十年期限,在产业内引起巨大震荡。

不只是苹果,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或大型本土企业也陆续承诺实现碳中和。 尽管政府尚未强制要求,去年已有大型跨国企业与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威电力签订绿电采购合作备忘录。 此外,该公司也委托富威电力为其进行日后在东南亚提供再生能源服务的市场调查与前置规划,以便达成2030百分百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富威电力技术课长杨允仁坦言:「东南亚再生能源成本较低,有些地区有当地的模组厂,甚至不用依赖国外进口; 只要资金充裕,自设案场算是不错的选择。」 并表示该案尚在规划阶段,但若开始执行,进展会很快。

目前许多企业的初步绿电使用以自设太阳能案场以供应企业自用为主,主因为欲满足公司内部庞大的年用电量,以及较容易符合国际供应链之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若欲投资独立发电案场,需留意与当地电网公司的并网协调,其流程与自发自用相比较为繁琐。

除了东南亚,近年许多企业亦在美国建厂。 美国除了整体电力市场体制完整且自由,加上政策以及税务优惠的辅助,使其对于外国企业的绿电使用来说较东南亚地区更具优势。

目前已有许多品牌大厂积极推动供应链转型。 例如,鸿海去年承诺将于2025年及2050年以前分别推动逾45家及100家关键供应商使用100%再生能源电力。

就现状而言,台湾绿电市场仍有诸多阻碍。 据富威电力企划课长许冠华的产业观察,目前供应链净零还有许多挑战待克服。

首先是工厂所属区域是否有绿电供应。 近年有许多台商将生产基地移往东南亚; 因此,当地必须有健全制度取得足够的再生能源,以满足上游品牌商的要求。

再者,面对品牌商(例如苹果)给出「不转型就扣单」的压力,对于产业性质利润稀薄的供应链厂商而言,绿电要求进一步垫高营运成本,更可能将其转嫁于产品价格之上,相关问题无疑是重大挑战。

对于国际品牌商诸如苹果或微软而言,因其订单的诱因程度高故容易进行供应链管理。 但若其他二线品牌商抑或是更上一层的大厂想要执行供应链管理,则须提出比现在更为积极,且更能站在供货商角度的方式进行能源转型辅导。 以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的供应链计划为例,其与能源公司及再生能源顾问共同合作,透过辅助辅导服务帮助超过40家以上的供应链厂商完成绿电购买。

Back

更多相关新闻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