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親自出席動土儀式。(圖片來源:印尼總統府辦公室)
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的印尼新廠於29日正式動工,配合普拉伯沃政府從礦業源頭建立完整電池供應鏈的政策,可望增加當地就業及提振經濟,而工廠設計也考量永續性,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新廠2026年投入營運,滿足30萬電動車用電
新電池廠的投資金額高達59億美元(約新台幣1,724億元),主要參與者包括印尼電池公司(Indonesia Battery Corp.)、礦業巨頭Aneka Tambang、寧德時代以及旗下邦普循環科技(Brunp Recycling)、中國電池材料生產商力勤資源(Lygend Resources)。地點則位於西爪哇卡拉旺(Karawang),總產能上看15GW(百萬瓩)。
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長巴赫理(Bahlil Lahadalia)在動土儀式上表示,新廠可滿足25萬至30萬輛電動車的用電,另外該廠也將製造太陽能儲能電池,並將總產能推高至40GWh(百萬瓩時)。新廠預計2026年投入營運,並在2028年完成第二階段後達到最大產能。
而電動車電池生產不可或缺的鎳元素,印尼預計從東部的北馬魯古省(North Maluku)東哈馬黑拉縣(East Halmahera)引進,當地是印尼重要的鎳礦生產中心,其新成立的綜合電池工業園區也是印尼政府建立完整電池供應鏈的一環。
寧德時代印尼新電池廠的投資金額高達59億美元。(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新廠帶動光電建置,結合廢熱回收降低碳排
工業園區總投資金額為47億美元(約新台幣1,374億元),共有5大關鍵設施,包括2座電池材料冶煉廠、1座鎳礦開採場、1座鎳鈷錳正極(nickel-cobalt-manganese,NCM)材料工廠、1座電池回收廠,最晚於2031年全數完工投入營運。
在工業園區全面投入運作前,卡拉旺電池廠將依賴中國進口材料。而電池成品預計有3成出口到外國市場,例如日本、美國、印度的電動車製造商都是潛在買家。
卡拉旺電池廠是中國一帶一路的計畫之一,原本預計在2023年動工,但因為缺乏電力供應而推遲。印尼能源部強調,目前電力問題已經解決,為卡拉望新增太陽能電力24MW(千瓩),而工業園區的電力供給也增加400MW,其中包含2座燃煤發電廠。
卡拉旺電池廠佔地3,000公頃,預計創造8,000多個就業機會,同時帶動18個重點基建發展,包括1個多功能港口。而為了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工廠的設計也提高永續性,例如結合廢熱回收、使用太陽能光電等。
印尼希望藉由礦產優勢在電池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並實現能源自給自足。而除了寧德時代響應普拉伯沃的政策,其他包括美國礦業巨擘自由港(Freeport)、南韓LG新能源(LGES)、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也都持續在印尼布局電池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