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iStock)
全球石油巨头近来将东南亚视作新市场,不过这次活动不会排放二氧化碳,而是要大量吸碳。碳封存逐渐成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壳牌(Shell)和雪佛龙(Chevron)等企业的潜在数十亿美元收入来源,这些公司正面临全球抑制化石燃料的压力。
出租储碳空间增加收入 石油企业部署CCS增优势
据《彭博社》,在碳排将占本世纪大宗的亚洲地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少数可将捕捉到的CO2有效储存地下的地方。凭借充裕资金、数十年注入碳以抽取石油的经验,以及可重新填满的枯竭油井数量增加,石油公司已展开市场竞争。
埃克森美孚执行长伍兹(Darren Woods)去(2023)年11月表示,公司已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取得封存CO2的专有权」,他当时还称「气候变化」这类世界级问题,需要世界级的企业协助解决。 」
壳牌已和大马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简称国油)签署协议,探测可行地点。 雪佛龙正研究一项在印度尼西亚的项目。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也在积极探索东南亚地区的封存潜力。同时,印度尼西亚政府2个月快速通过了一项总统令,计划向碳封存营运商提供奖励措施。
能源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主管柏格斯马克(Lein Mann Bergsmark)表示,「这是一项竞赛。愈来愈多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致力于在全球各地获取空间或权利,储存二氧化碳。 」
对石油公司来说,广泛部署CCS有如一条救生索,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在2050年前,可保留当今油气需求的20%,而不会导致全球暖化超出《巴黎协定》设定范围。如果没有CCS,油气消耗需要进一步下降。 此外,这也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因为公司可以出租储存空间。
(图片来源:iStock)
亚洲排碳大国往外寻储碳地 东南亚国家可望受惠
目前,需要捕捉的CO2量与可用的储存空间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背后有几项因素,包括捕碳成本高和环保疑虑,地理环境也是其中一项限制。通常有两种类型的地下空间可填满CO2,一种是称作盐水层的深层、可渗透岩层,另一种是老旧、枯竭的石油和天然气井,但并非到处都有。
分析师指出,台湾、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是亚洲的排放大国,但欠缺可永久吸收足够CO2的底土构造,意味着他们将需要将其出口到该地区其它地方。 新加坡最近指派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协助找寻海外地点。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则被视为合适的「储存库」,两国政府目前也都支持有关计画。当然,这两个东南亚国家也有自己的排放需要捕捉和储存,雅加达政府已宣布,印度尼西亚70%的潜在储存空间将保留给国内排放。
雪佛龙CCUS解决方案总经理斯塔维诺哈(Chris Stavinoha )表示,「你可以把南韩或日本看作正在寻找碳排安置处的庞大市场」。该公司预计这些国家将对有限的可用空间产生极大兴趣,特别是在东南亚。
Rystad Energy估计2050年前,东南亚的CO2运输和封存可能产生约160亿美元的年收入,尽管这取决于该地区能封存多少的量,而且预估值差异甚大。
印尼提供储碳业者财务诱因 大马拟明年制定碳封存法规
埃克森美孚去年与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达成协议,开发价值25亿美元的封存设施。道达尔能源在全球CCS部署方面每年投资约1亿美元,该数字可能在2030年前增加两倍。
为了鼓励市场发展,石油公司正敦促政府加快封存的许可,并补贴开发这些地点的成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和道达尔能源都表示,他们正在和个别政府合作,协助制定该领域的法规。
印度尼西亚2月总统大选前几日,政府发布了一项总统令,将向有意建造用来储存进口CO2设施的公司提供财政诱因。这些公司将能申请有效期长达30年的许可证。
大马国油的主管则表示,马来西亚尚未拥有关于进口CO2的明确法规,但称要加快此进度有很多推力。该公司正寻求开发三座储存中心,2030年前每年将能储存达1,500万吨的二氧化碳。
大马经济部称目前正研究开发CCUS,该国目标是在2025年首季制定有关CO2进口和封存的立法草案。马来西亚预计拥有的储存空间将超出其需求,将其出租可望减少对政府补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