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成长最快的几个经济体都位在东南亚,随着能源需求增加,当地正转而发展再生能源,不仅确保经济持续增长,也是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其中东协(ASEAN)国家中有哪些市场是外资今(2023)年关注焦点?又有哪类再生能源是国家主力发展项目?《Reccessary》带您一文掌握。
东南亚高度依赖化石燃料 如何扩大绿能基础设施是关键
过去20年,东南亚的能源需求平均每年上升3%,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这股增长趋势将在现行政策下持续至2030年。但东协能源中心(ASEAN Center for Energy )研究显示,化石燃料仍是该地区主要能源来源,2020年在能源结构占比约83%,再生能源则为14.2%。该中心指出,到了2050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占初级能源总供给的88%。
东协能源中心能源政策规划经理乌尔纳迪(Zulfikar Yurnaidi)指出,东南亚对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推升其面对能源价格震盪与供应限制的风险,他坦言,「我们的财政能力与欧洲不同,没办法出高价取得天然气供应。」
东协能源中心估计,如果东南亚各国未扩大或增加现有生产基础设施,该地区将在2025年、2039年前,分别成为天然气、煤炭的淨进口国。这将推升化石燃料价格,进一步造成消费者负担。
乌尔纳迪强调,为了避免上述情况,东南亚必须多样化能源来源。事实上,多数国家也宣布了再生能源目标,并制定低碳能源转型计画。整体而言,东南亚的政策与趋势,展现了各国力求转型至洁淨能源。
马来西亚:太阳能潜力大 将兴建东南亚规模最大光电厂
马国政府认为,太阳能是该国再生能源发展中最具潜力领域。(图片来源: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公司 TNB)
马来西亚今年7月推出「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计划扩大再生能源容量,降低对天然气进口的日益依赖。
根据经济部,此路线图确认了10大旗舰项目,包括建造1GW的太阳能光电厂,规模将是东南亚之最。当局表示,自2011年以来,太阳能仍是马来西亚再生能源发展中最具潜力的领域,装置容量的複合年均增长率达48%。
其它发展计画包括1座再生能源整合区、5座集中式大型太阳能电厂,以及3座绿氢生产工厂。这些项目将发挥马来西亚估计290GW的再生能源潜力,打造更弹性、低碳的电力系统。
越南:减少对煤炭依赖 估再生能源2030年至少占3成
越南今年5月公布了「第8版国家电力发展计画」(PDP8),承诺提升风力与天然气能源,同时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政府预计,风力、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在2030年前,将至少占全国能源需求的31%。
依照该计画,越南所有燃煤电厂必须在2050年前,转换至替代燃料或停止营运。儘管煤炭短期内仍将是重要的能源来源,预计到2030年将占总能源结构的20%,但与2020年的近31%相比有所减少。
新加坡:向东南亚国家多方进口再生能源
新加坡国土面积限制再生能源选择,屋顶太阳能与多方进口绿能将是重要措施。(图片来源:新加坡「绿色计画」网站)
新加坡2023年「绿色计画」(Green Plan 2023)同样强调了再生能源的使用,并计划在2030年前,使太阳能容量增加至少2GW,预计将满足约3%电力需求。
根据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新加坡约95%电力来自天然气。儘管国土面积限制了再生能源选择,该国仍计划实施屋顶太阳能措施,并从其它东南亚国家进口电力、氢能等,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新加坡吉宝电子(Keppel Electric)去(2022)年与寮国签署了一份两年的协议,透过泰国和马来西亚进口100MW的水力发电。此协议是新加坡首次的再生能源进口,以及涵盖东协4个成员国首次的多边跨境电力贸易。
菲律宾:取消外资占比限制 离岸风电发展可期
惠誉解决方案(BMI Fitch Solutions)能源分析师杜大卫(David Thoo)指出,东南亚市场也正计划吸引专业的外国企业,协助他们开发再生能源。他并补充,「这里的再生能源发展程度,比中国和西方市场低很多。」
去年11月,菲律宾取消了对特定再生能源资源的外资所有权限制,允许外资完全持有包括太阳能、风力、水力或海洋能源的项目。过去外资在能源项目的所有权不得超过40%。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一份报告,外资所有权对于促进菲律宾的风力项目相当重要,当地可望在2040年前安装21GW的离岸风力,相当于该国1/5电力供应。
报告指出,菲律宾非常依赖化石燃料进口,使其容易面临供应限制及价格上涨风险。但外企可带入专业知识与经验,特别是协助将再生能源项目从开发前期,推进至后期阶段。
印度尼西亚:松绑绿能外资限制 2025年首座太阳能板工厂将上路
印度尼西亚也松绑了对外资所有权的部分限制,藉此带动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该国现在允许外资100%持有输电、配电及容量超过1MW的发电项目。
同时将取消太阳能项目使用大部分国产原料的要求,直至2025年,届时印度尼西亚首座太阳能板工厂预计将开始生产。
乌尔纳迪表示,「我们对未来几年将有大量外资流入感到乐观,可望为东南亚地区带来更多的再生能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