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于上周召开中期工作会议(Intersessional Working Group),讨论是否针对航运业的碳排放制定碳价,各会员国首次对此取得共识,为十多年来的重大突破。
航运业目前可行的脱碳措施可分为技术层面与经济层面,前者包括燃料标准等,后者则涵盖全球碳税等举措,IMO将于六月举行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mmittee),预计将会对此进行讨论。
根据研究,全球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近3%,若没有采取行动,航运业的排放量恐在2050年攀升至2008年水平的90-130%。
主要新兴国家过去对于制定碳价一事极为反弹,不过太平洋岛国早前提议对每公吨船用燃料征收100美元的碳价,得到了欧盟国家和美国的支持。
在上周的工作小组会议中,所有欧盟国家和美国皆表达对于碳定价的支持立场。英国、新西兰及巴哈马群岛也首次表示认同。
长期担任IMO观察员、非营利组织Opportunity Green的负责人欧乐芮(Aoife O’Leary)向媒体指出,「毫无疑问地,我们最终会为航运业设定碳价」,她分析道,碳价必须够高,方能敦促航运业迅速过渡到零排放燃料,并且使全球发展出适当机制以支持发展中国家。
尽管各国已针对制定碳价一事取得共识,但对于实际价格仍有所分歧,马绍尔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建议,应将船用燃料的碳价订为每公吨100美元,而货运巨头马士基(Maersk)则呼吁征收150美元的碳税,以推动航运业采用更环保的燃料。
在IMO取得这项重大进展之前,欧洲议会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ronment, Public Health and Food Safety committee)甫于上周表决通过「Fit For 55」计划,有望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的碳排交易系统(EU ETS)之中。意即所有往返欧盟的货运船只(无论登记的国籍为何),都将被课征排放税,而这笔税收的四分之三将被挹注至「海洋基金」(Ocean Fund),以支持航运业迈向脱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