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也能做ESG模范生!东丰纤维力推智能绿色双轨转型

EN

永续意识抬头,传统产业如何实践ESG?拥有近70年历史的东丰纤维,从老旧纺织厂走向智能工厂,创新制程的同时力行减碳。 纺织业每日平均用水量约四千吨,东丰在高雄路竹的织染厂一天只须四百吨,高达90%用水可回收,东丰纤维摆脱纺织业用水大户形象,关键就在智慧、绿色双轨并行。

五年智能转型奠定基础 东丰变身低碳绿色工厂

东丰纤维八零年代开始拓展海外据点,陆续在印尼、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设立成衣组装厂,成为Nike、Adidas等国际品牌长期供应商。 东丰纤维工务经理林明旺分享,公司改变契机是在2014年新管理层接班之际,高层看着拥有一甲子历史的路竹厂,意识到「要继续经营,势必得改变」,为未来经营方向定调关键决策,规划首个五年转型计画。

东丰纤维工务经理林明旺分享传统纺织业如何实践ESG

从建物、设备到生产模式,路竹厂逐步汰换翻新,并因应当时的环保趋势,将绿化纳入转型,迄今已累积700多张绿电凭证。 转型短短三年内,东丰在产基会辅导下,通过工业局清洁生产评估查核,在废弃物、原物料管理等建立完整机制,成为低碳生产的「绿色工厂」。

投入转型的纺织业其实不少,但东丰得以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或许在于2018年携手工研院等机构成立的创新研发中心,并以智能制造、产品高值化及布料复合式加工作为三大发展主轴。 其中智能转型方面,首先是将纺织设备结合机联网(IoT)。 林明旺坦言,纺织与通讯技术如两条平行线,合作初期经历长达两年磨合期,甚至不乏「砍掉重练」,但在克服应用困难后立见成效。

ESG委员会规划绿能 台湾厂成功经验推向东南亚

林明旺回忆,第一台联网设备是长达十公尺的定型机,包括运转、烘箱温度、风量等参数实时呈现,能够掌握完整生产资讯,解决以往的制程瓶颈,而且数据全部清楚记录,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品质,台湾与泰国织染厂近千台设备,皆已转为可视化、云端化数据。 数据库建立后下一步,是将订单、生产日程、异常管理等数据整合,实现纺织业「无国界」生产管理,疫情期间效用特别显著,接着于2021年导入AI,综合分析生产经验,把「老师傅的技术」传承下去。

东丰纤维2018年成立创新研发中心,推动智能制造,奠定绿色转型基础(东丰纤维提供)

虽然智能化须投入大量时间与人力,却是日后绿色转型关键,林明旺谈到,智能制造与节能减碳是双轨并行,若无云端数据作为基础,企业要做碳盘查都有困难。 为结合数字与永续发展,东丰纤维2020年成立ESG委员会,制定减碳路路径,各部门规划未来五年符合ESG项目,包括在台厂及东南亚各厂安装太阳能自发自用,同时确立DIS+(Digital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Services)作为核心目标。 方向明确后,东丰今年已减碳25%,并持续改善碳排热点,以期将台湾厂的成功经验尽快拓展至东南亚厂。

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 推动低碳项目快速执行

转型需要整个企业齐心协力,东丰打破外界对传产僵化的刻板印象,孕育了让员工感到舒适、互助的企业文化,促使内部目标一致。 林明旺分享,东丰重视员工需求,当工厂面临困难或提出计划,总部立刻询问如何支持。以工厂为出发点、由下而上的改善模式,正是东丰在IoT、节能减碳、创新等项目,得以快速且成功执行的关键。

展望未来,东丰在东南亚的绿色转型之路,仍面临政策不明确、资讯模糊等困难,再加上欧盟碳税掀起的新出口挑战,东丰密切观望之际,继续依循转型步伐稳健前进,目前正透过专利技术,将纺织污泥结合木屑、布料,转制固体再生燃料(SRF),作为纺织厂主要能源来源,实现厂内循环利用,目标2030年减碳50% ,并承诺在2025年使用13%绿电,开创制造业先锋。

合并专家瞄准净零商机 倍力信息「碳管家」升级企业减碳力
Back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