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點
化「難減部門」為「必減部門」:先行者聯盟公布6大行業減碳進展,台灣如何借鑒?
COP26後成立的「先行者聯盟」7月發佈階段性報告,分析各行業的減碳進展,「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針對台灣難減排部門的現況提出觀察。
2024-09-19PwC金融業財務碳排放大調查:8成企業設淨零目標,為何「數據品質」成挑戰?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分析來自全球47家金融機構的財務碳排的揭露情況,發現大多數融機構努力提高排放數據的透明度,但在計算財務碳排仍面臨數據品質與方法學挑戰。
2024-09-13馬來西亞電網升級之路:綠氫和核能是否能成為推手?解析電網現代化的3大關鍵
風能和太陽能等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為電網的適應性帶來了新的挑戰,恐影響能源的穩定供應。本文將探討馬來西亞的三大電網現代化解方,以及新能源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規劃。
2024-09-02碳權轉移限制有何影響?借鏡歐盟與東協,看「缺乏流動性」如何僵化台灣碳市場
台灣的碳交易市場目前正面臨著一個關鍵問題——流動性不足。該現象不僅制約了市場的健全運作,也影響了碳定價的有效性及企業參與的積極度。本文將深入分析此議題,借鏡國際做法並提出《RECCESSARY》獨家觀點。
2024-08-28碳費如何激勵企業減碳?3大配套設計成關鍵,深度解析LSE報告
環境部預計8月底通過碳費三項子法,碳費費率預估年底出爐。但若要透過碳費來驅動企業減碳,碳費子法三大配套措施扮演關鍵,若設計不佳,將使碳費無法發揮作用。
2024-08-15「碳中和」商品貴在哪?碳抵換帶來多少綠色溢價?用市面筆電、Apple Watch算給你看
碳中和系列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希望能搶攻重視環保的客群,以筆電市場為例,華碩和宏碁都是領先的製造商,兩家公司也預計陸續推出碳中和筆電系列,但究竟碳中和產品是否真正落實減碳,或是存在不合理的綠色溢價現象?
2024-07-30東協能源轉型如何靠「市場自由化」發力?新加坡為何是先驅?3張圖表全解析
多數東協成員國已宣布國家碳中和及再生能源目標,然而,各國的具體策略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電力市場自由化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企業紛紛在這些新興經濟體中擴展業務,在尋求永續發展的過程中,了解電力市場結構和監管環境變得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分析東協國家的電力市場結構,幫助讀者了解各國的再生能源需求與其國家目標的準備程度。
2024-07-26從RE100到CFE 24/7:企業要在亞洲實現「全天候無碳能源」,要克服哪些難題?
隨著微軟和Google等知名企業承諾在2030年實現「全天候無碳能源」(CFE 24/7),為其他企業樹立了典範。CFE 24/7計畫代表企業減碳的新趨勢,旨在確保每小時的電力消耗都與零碳能源匹配,標誌著從傳統再生能源目標轉向每小時實時採購清潔能源的變革。
2024-06-28碳市場持續低迷,企業購買碳權如何判別風險?三大趨勢與策略一次看
台灣碳交所推出了首批由國際認證機構Verra認證的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未來碳交所也計劃逐步推出更多「以自然為本」的高品質碳權。目前市場上的碳權種類繁多,價格範圍也相當廣泛,而且國際品牌偏好的碳權項目各有不同。企業如何清楚評估這些碳權的效益與風險?
2024-06-24碳權、綠電憑證將走向相同或分歧?從東南亞發展、SBTi改制分析未來趨勢
綠電市場以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為主要手段,而碳權市場則透過碳定價機制來減少總排放量,兩個市場在目標相似的情形下,未來是否走向愈趨相同或日益分歧?以下將以東南亞地區為例,逐步刻劃未來可能的市場輪廓。
2024-06-03南韓企業為何對RE100卻步?從能源結構、定價機制、採購方案剖析其綠電難題
南韓政府被點名對再生能源目標及發展政策缺乏野心,而且國家電力市場結構造成再生能源供給不足。本文主要探討南韓綠電市場中,定價結構對於再生能源需求的影響,並分析適合當地的綠電採購方式。
2024-05-27REM Asia 2024看點整理:亞洲五國綠電市場現況及企業策略建議
一年一度的REM Asia在4月28日於新加坡展開。這場國際研討會為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了寶貴機會,共同探討亞洲再生能源供需的最新市場趨勢與政策發展。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