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台灣碳權外交新局(下):盤點中南美、大洋洲邦交國潛力,企業能從哪3種模式切入?

台灣碳權外交新局(下):盤點中南美、大洋洲邦交國潛力,企業能從哪3種模式切入?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從亞太成功案例看見海外碳權開發的潛力與途徑。本篇將聚焦台灣的邦交國,從市場趨勢與政策的角度出發,探討企業如何透過碳專案參與國際氣候行動,並開創永續合作的外交可能。相較於其他市場,友邦國家具官方合作基礎,能為台灣碳權外交奠定更穩固的起點。

2025-06-27
台灣如何透過碳權外交接軌《巴黎協定》?解析「榮邦計畫」下的綠色新機與風險

台灣如何透過碳權外交接軌《巴黎協定》?解析「榮邦計畫」下的綠色新機與風險

《巴黎協定》第6條碳權機制成為國際減碳關鍵工具,台灣也將其納入「榮邦計畫」拓展綠色外交。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深入剖析境外碳權如何化減碳合作為資產、助企業避開碳邊境風險,並指出台灣在法規與國際接軌上的挑戰。

2025-06-23
3角度看阿拉斯加天然氣投資:台美拿能源當關稅籌碼,為何潛藏高風險?

3角度看阿拉斯加天然氣投資:台美拿能源當關稅籌碼,為何潛藏高風險?

阿拉斯加天然氣投資案被視為台美能源合作的重要選項,帶動台灣每年從美進口天然氣採購金額增至36億美元(約新台幣1,080億元)。不過此開發案爭議眾多,牽涉到環境與人權風險、開發成本高昂,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從供需時程、採購結構、貿易平衡3角度解析,呼籲執政團隊應慎思考投資案的必要性。

2025-06-16
全球鋼鐵業淨零動態解析:日韓歐帶頭加速轉型,台灣工業脫碳該如何布局?

全球鋼鐵業淨零動態解析:日韓歐帶頭加速轉型,台灣工業脫碳該如何布局?

全球鋼鐵市場持續動盪,中國傾銷危機尚未結束,美國川普政府掀起的關稅戰又帶來新考驗。然而,無論外部市場如何震盪,全球鋼鐵業朝向低碳永續轉型發展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2025-05-12
小水力能助污水廠省多少電?借鑑日本地方創能經驗,分析台灣政策如何改善

小水力能助污水廠省多少電?借鑑日本地方創能經驗,分析台灣政策如何改善

台灣正逐步推動廢水能源化,然而同樣設置於污水處理廠內的小水力發電系統,卻因法規將其視為「非自然水流」而未被納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與相關補助機制。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理事長洪正中認為,小水力可成為處理廠穩定創能、就地供電的在地解方,若能參照日本經驗、比照節能減碳補助機制將其納入法規,不僅能強化地方能源自主,也有助公共設施落實淨零。

2025-05-09
科普解析西葡大停電:再生能源搭配儲能,如何穩住電力系統?

科普解析西葡大停電:再生能源搭配儲能,如何穩住電力系統?

日前西班牙和歐陸電網其餘區域解聯,進而發生大規模停電。2022年3月,台灣也發生過南北電網解聯,南部電網傳統機組全數停機、必須全黑啟動的情況。這樣的情況究竟如何發生的?再生能源和電池儲能在接下來幾年內,如何提供更全面的電網服務,盡可能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是本篇文章要討論的內容。

2025-05-09
IEA能源安全峰會觀察:分散、預測性、合作,如何定義下一波新能源趨勢?

IEA能源安全峰會觀察:分散、預測性、合作,如何定義下一波新能源趨勢?

國際能源總署(IEA)4月24~25日於倫敦舉行「未來能源安全高峰會」,超過60個政府及50家企業代表參與,峰會探討地緣政治、技術、經濟,以及傳統與新興能源安全風險。新興風險呼應時事,像是川普總統關稅戰引起的貿易變化、能源系統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以及技術創新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興起等。

2025-05-08
海洋能是什麼?IEA旗下研究揭潛力達300GW,一文解析5種發電技術原理

海洋能是什麼?IEA旗下研究揭潛力達300GW,一文解析5種發電技術原理

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下,海洋能正成為台灣發展前瞻能源的要角。作為再生能源版圖中尚待開發的重要拼圖,海洋能因為穩定、可預測的發電特性逐漸受到關注。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特撰此文,深入解析波浪、海流、溫差等5大海洋能類型,並結合國際研究數據與技術圖示呈現相關應用,為台灣探索多元綠能路徑提供參考。

2025-05-02
從SMR到核融合,核電能救缺電與氣候危機?6個QA看爭議背後關鍵數據

從SMR到核融合,核電能救缺電與氣候危機?6個QA看爭議背後關鍵數據

面對氣候危機、成長的電力需求,許多人對核電寄予厚望。但在做出選擇前,我們或許可以先釐清幾個常見的問題:核電真的能幫助我們快速應對氣候變遷嗎?核電真的是綠電嗎?新技術如 SMR 和核融合真的能解決現有核電的問題嗎?

2025-04-24
台灣碳權外交新局(上):企業如何投入海外碳權?從亞太成功案例看見開發端潛力

台灣碳權外交新局(上):企業如何投入海外碳權?從亞太成功案例看見開發端潛力

隨著全球碳市場蓬勃發展,碳權不再只是單純的環境議題,而成為企業投資與國家外交戰略的新戰場。對台灣企業而言,當前國內碳交易機會有限,加上政策與制度尚在建構中,若欲掌握趨勢並尋找參與切入點,布局「碳權開發」有望成為前瞻性的決策之一。

2025-04-22
太陽能不是農業的敵人!借鑑農電共生國際趨勢,台灣如何發展本土模式?

太陽能不是農業的敵人!借鑑農電共生國際趨勢,台灣如何發展本土模式?

蓋太陽能板需要土地空間,為了一地多用,農電共生成為發展策略,卻也引發用地衝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更憂心台灣的能源轉型過度依賴太陽能,可能會摧毀農業。究竟綠電與農業如何共榮,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泉潽梳理光電用地需求及國際發展趨勢,提出台灣農電共生適合發展的出路。

2025-04-18
零元太陽能時代來了?從國際「負電價」經驗,分析東南亞如何避免棄電危機

零元太陽能時代來了?從國際「負電價」經驗,分析東南亞如何避免棄電危機

東南亞積極推動綠能轉型,但「電太多」反而可能成為潛在風險?從德國、美國到日本,全球許多市場正面臨再生能源發電時段集中帶來的棄電問題。能源新創公司聯齊科技解析全球應對策略,從市場調節、儲能應用及商業模式創新3個關鍵,提出東南亞應如何超前部署,才能確保綠能不僅能順利發電,更能有效利用與靈活調度,發揮最大經濟與環境價值。

2025-04-02
1 2 3 4 5 6 7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