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聞
2024-12-13
東協碳市場潛力達97兆元!專家提6建議釋放脫碳動能,哪種碳權最具前景?
東南亞國家的龐大碳市場潛力仍待開發。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過去15年間,東協地區提供的碳權僅占全球市場的7%,但隨著市場擴展,東南亞碳市場預計在2050年將達到最高3兆美元(約新台幣96兆元),並可創造1,370萬個新工作職缺、年減少11億噸當量碳排放。
2024-12-06
台灣大助台江廢魚塭變藍碳庫,首創「紅樹林複合式養殖負碳技術」為何特別?
提升自然碳匯是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策略。台灣大哥大昨(5日)宣布啟動「藍碳紅樹林復育計畫」,明年起在台南台江國家公園的廢棄魚塭種植3,000棵紅樹林,並打造兼具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示範基地。這項為期3年的「紅樹林複合式養殖負碳技術」實驗預計每公頃每年可吸收77公噸二氧化碳。
2024-10-09
森崴跨足森林碳匯!旗下元杉森林打造首宗自願減量造林,估獲5.7萬噸碳權
國內首宗大規模森林碳匯案例出現在台東池上,森崴能源今(9日)與財政部及中興大學簽署國土自願減量專案委任合約,計劃在台東池上72公頃土地上造林,投入森林碳匯。預計該專案可實現近5萬7,000噸的減碳量(碳權)。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也喊出未來要把造林目標擴大至1,000公頃。
2024-10-07
海草床固碳潛力大!台灣「海洋碳庫」卻面臨衰退危機,問題出在哪?
台灣的海草生態系統近年在氣候變遷、人為開發的威脅下,面臨著嚴峻的衰退危機。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劉弼仁指出,全球已失去了29%的海草,未來100年預估將再失去30~40%的藍碳生態系。
2024-09-20
海藻吸碳效果達森林20倍,還能改善漁民生計?看越南怎麼挖掘藍碳新商機
在自然碳匯領域中,除了經常討論的森林綠碳,以海洋生態為主的藍碳也逐漸受到關注。尤其部分藍碳的固碳能力甚至優於綠碳,因此被視為碳權市場的新寵。越南擁有超過3,000公里的漫長海岸線,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正積極開拓藍碳新商機。
2024-07-16
台灣首例造林碳匯專案!水利署「東埔蚋溪專案」通過註冊,將取得605噸碳權
經濟部水利署取得台灣首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水利署以「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案場向環境部提出註冊申請,12日經審查通過,完成台灣首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該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碳權。
2024-06-12
台灣碳交所首度推出藍碳專案!主打碳移除、以自然為本,助企業應對供應鏈需求
台灣碳權交易所宣布13日將推出首個藍碳專案,這項由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認證的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將成為碳交所首個「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及碳移除(CDR)類型的專案。
2024-05-08
越南各地擴大碳權開發活動 盼提升綠色收益
越南全國各地正採取行動開發碳權市場,包括擴大林地面積、推行低碳循環的農業等,以期透過出售碳權來增加地方收益。
2024-02-16
越南過去三年植樹逾七億棵 森林覆蓋率超過42%
植樹造林是增加天然碳匯(carbon sink)最直接方式,越南在2021年至2023年間種植了將近7億7,000萬棵樹,距離該國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種下10億棵樹的目標已達成77%。
2024-01-10
收回森林運動吹向印尼 棕櫚油園可望恢復成林地
森林碳匯有助於抵銷碳排,減緩氣候變遷。印尼政府官員近期裁定,計劃將20萬公頃的棕櫚油植物園收回國有並恢復成森林,而且該面積可能還會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