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聞
2025-03-20
碳移除、藍碳成高品質碳權,企業如何投入?新加坡CIX交易所給3大建議
森林保育造林、海洋生態復育也能轉換成碳權,更是近年炙手可熱的「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NbS)」解方,新加坡碳權交易平台(CIX)產品及策略總監 Yering Ngan認為,隨著市場對高品質碳權的關注,科技碳移除與自然碳移除等碳權需求將不斷提升。
2025-03-14
碳移除是什麼?生物炭、DAC、BECCS差在哪?各種負碳技術一次看懂
為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除了進行能源轉型、提高能源效率等減少人為排放溫室氣體外,也需要移除過去人為排放的過多二氧化碳。《RECCESSARY》藉由整理不同的「碳移除」技術,帶讀者了解緩解氣候變遷的重要解方。
2025-03-12
種樹如何拿碳權?國內首座林業碳權示範區啟動,一次看環境部4項林業方法學
自然碳匯推動除了助力國家、企業一同減碳,也能加速產學合作研究。國內第一個林業碳權示範區也在今(12日)啟動,財政部國產署、中興大學、元衫森林等齊聚台東池上植樹,在71.98公頃國有土地上種植13萬棵樹,推動台灣第一批大規模自然碳匯新植造林案。
2025-03-07
藍碳新趨勢》更快固碳、還能降甲烷排放,專家談紅樹林為何是台灣理想碳匯方案
「紅樹林」是台灣海岸邊存在的自然風景,台灣人對其並不陌生。有趣的是,近年追求「淨零排放」的風潮中,紅樹林也有一席之地。究竟兩者有什麼關係呢?
2025-02-14
微軟、賓士都是客戶!美國新創Chestnut完成51億元融資,投入森林碳移除
隨著企業碳中和需求上升,未來碳市場潛力有望高達1兆美元。美國新創Chestnut Carbon致力推動森林碳移除,預計在美國東南部種植數百萬棵本土樹種,再轉換成高品質碳權。
2025-02-07
農業部推自然碳匯,台積電、台灣大都搶進!海岸造林、紅樹林怎麼轉換碳權?
助力國家與企業減碳最後一哩路,農業部期望藉由發展自然碳匯減緩全球暖化與生態平衡,目標2030年增匯136.9萬公噸。自然碳匯作為減碳良方與碳權來源之一,《RECCESSARY》也盤點民間業者的碳匯投入情況。
2025-01-14
洛杉磯野火重創碳抵換林地,極端氣候釀成的「天候鞭笞」為何加劇災情?
美國加州洛杉磯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野火災情,數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有科學家指出,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是主因之一。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在極度潮溼與乾燥之間快速變化而形成的「天候鞭笞」(weather whiplash)現象,可能進一步增加全球野火發生的頻率。
2024-12-31
【圖解】自然碳匯有哪些?如何轉換碳權?一文掌握「二氧化碳倉庫」的關鍵要素
台灣自2025年起徵收碳費,預料將推動碳權交易的發展,而碳權來源之一的自然碳匯,被列入台灣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是國家永續發展的核心之一,《RECCESSARY》一文帶您認識碳匯。
2024-12-23
台灣大復育紅樹林,一株花千元!藍碳方法學為何是台灣淨零的新機會?
為了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台灣大哥大積極投入固碳工作,12月初更與中興大學攜手合作紅樹林復育藍碳計劃,在廢棄魚塭種植3000株紅樹林。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目前種一株紅樹林要花一千元台幣,期望未來能逐步降低成本,不僅能擴大生物多樣性效益,還有機會將成功經驗複製到台灣其他地區,並出口東南亞。
2024-12-23
泰國減稅拚藍碳商機!紅樹林復育符合4條件,2025年起免繳土地稅
紅樹林的固碳能力是熱帶森林的3至5倍,泰國政府看好其龐大碳權潛力,近期為此修訂稅法,計劃2025年起免除紅樹林等綠地的土地稅,希望藉此加速達成2031年復育8萬公頃紅樹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