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聞
2025-01-07
台灣碳移除技術登國際!友特濃縮入選美XPRIZE碳移除大賽百強,這家公司特別在哪?
來自台灣的友特濃縮顧問(YOUWAN)的碳移除技術,可以選擇性吸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最後濃縮並轉化為碳產品,獲選美國非營利組織XPRIZE的碳移除大賽100強隊伍,更被認為是少數具有經濟效益的碳捕捉技術。
2024-12-05
【分析】砂拉越領跑大馬綠色革命!新設氣候變遷中心,如何靠綠氫、碳捕捉拚經濟成長?
「砂拉越將成為東協的能源中心,我們將把再生能源電網與東協串聯。」馬來西亞砂拉越總理阿邦佐哈里(Abang Johari)曾信心滿滿提到,砂拉越有潛力成為「東協電池」(Battery of Asean),滿足東南亞鄰國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並將綠氫、碳捕捉視為綠色成長雙引擎。究竟它有什麼條件做到綠電出口?目前的發展與挑戰又是什麼?
2024-12-03
AZEC逾3成協議無助脫碳!報告示警3類型「錯誤解方」恐加劇碳排危機
由日本主導的亞洲零排放共同體(AZEC)希望串聯東協國家及澳洲推動淨零轉型,但有研究發現,其中超過3分之1的合作涉及化石燃料技術,這些被視為「錯誤解決方案」的技術可能加深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不僅阻礙脫碳,還會提高成本。
2024-11-29
海洋碳捕捉崛起:新創Captura挑戰每噸100美元吸碳,拚2026年全面商業化
碳捕捉技術發展緩慢,成本過高是主要原因之ㄧ。但美國有間新創公司Captura正致力於開發一種海洋吸碳技術,宣稱可將成本減半。該公司已吸引日本航空、沙烏地阿美石油等指標性企業投資,並計劃最快於2026年全面推向市場。
2024-11-25
BP重金布局印尼!敲定大規模氣田與碳捕捉專案,初期估封存1500萬噸CO2
印尼擁有超過23個碳捕捉計畫,居東協之首。近日英國石油(BP)更宣布與合作夥伴將投資70億美元(約新台幣2,271億)於印尼巴布亞省的氣田開發與碳捕捉計畫,有望開發3兆立方英尺天然氣,並在初期封存1,500萬噸二氧化碳。
2024-09-12
挑戰碳捕集「聖杯」!Google攜新創Holocene解決成本難題,創新技術特別在哪?
美國科技巨擘Google宣布與碳捕集新創Holocene合作,簽署一份價值高達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億元)的合約,預計從2030年開始以每噸100美元極低價格購買碳權。由於直接從空氣捕捉二氧化碳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雙方首次且大膽的合作引起外界關注。
2024-08-16
湊不足10萬噸碳!中油鐵砧山CCS計畫明年啟動,封存前得「把碳找出來」
中油公司計畫在2025年啟動國內第一個碳封存試驗場,每年封存10萬噸碳,但目前仍湊不足10萬噸,恐怕陷入「無碳可封」的窘境。另一方面,台泥公司碳捕捉計畫預計2027年完工,剛好年產10萬噸碳。在這段時間內,中油恐怕要繼續尋找碳來源。
2024-06-25
喝汽水能減碳?可口可樂新投資:直接捕捉空氣二氧化碳產氣泡
可口可樂與氣候新創Airhive合作,要把空氣中的碳裝瓶,製成新時代的碳酸飲料。這項技術可行性高嗎?碳酸飲料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分佈於哪些階段?
2024-06-12
最新「全球碳移除報告」六大重點一次看!如何增加移除量?台灣開發挑戰為何?
全球要守住《巴黎協定》目標,碳移除措施不可或缺。英國牛津大學團隊6月5日發布第二版「全球碳移除報告」(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當中指出人類到2050年的二氧化碳移除量必須增至四倍,才有可能實現氣候目標,報告也呼籲各國政府增加碳移除政策,並開發更好的監測與驗證系統。
2024-06-07
瑞士新創Climeworks實現百萬噸空中抓碳、成本降5成,為何離碳捕集「聖杯」還遠?
瑞士一家專注開發碳捕集的新創公司Climeworks,近期宣布推出第三代直接空氣捕捉技術(DAC),除了捕獲能力可望翻倍、實現百萬噸等級,成本還大幅降低5成,創下技術應用的新里程碑,不過業界普遍認為,新技術要被廣泛使用還言之過早,所謂的「聖杯」(holy grail)目標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