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特爾董事長林聖澤投入鋰電池產業已20餘年,對電池技術高度熱愛的他,笑稱自己是「電池癡漢」。 圖/蔡仁譯攝影
熙特爾以AI調度軟體、在地化生產及一站式儲能服務,克服安全與經濟挑戰,搶占台灣表前市場,佈局表後應用及虛擬電廠,抓住儲能市場未來商機。
AI產業大爆發,全球掀起一股興建資料中心的狂潮,在這其中受到矚目的,不只有AI軟硬體供應鏈,還有「台灣電力是否足夠穩定」的議題也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成立於2017年的儲能新兵熙特爾,投入電池模組自建、開發儲能設備,正以快速的步伐搭上台灣綠能列車。
雖然是新兵,但是熙特爾董事長林聖澤過去曾任系統電子智能電池研發處長、喬信電池共同創辦人,投入電池產業已20餘年。林聖澤表示,公司的管理層都有20年左右產業資歷。比起其他人跨足能源產業多個面向,熙特爾專注在儲能,目標成為儲能業界的技術領先者。
「儲能設備」正是穩定電力供應的關鍵環節。然而,儘管它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市場推動力卻不如預期蓬勃發展,為什麼具有潛力的儲能市場並沒有全面普及呢?押注儲能的電池老將林聖澤,又要怎麼帶領熙特爾?
熙特爾儲能公司(Seetel)
董事長:林聖澤
成立:2017年
核心業務:電池模組設計、電源管理技術
主要客戶:台電、工商業廠商
儲能產業卡關:「安全性」與「效益」2大困境,未來該如何突圍?
林聖澤表示, 大眾對於儲能系統安全性疑慮是當前市場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因為不了解,所以容易恐慌。」舉例來說,儲能失火引發爆炸,變成大家詬病的問題。
儲能系統主要使用鋰電池,而日常的手機也是鋰電池,其實就陪伴在民眾生活周遭最近的地方,把儲能系統想像成一個大的鋰電池的組合體,從電池芯組合成電池模組、電池模組再組成電池機櫃,層層的機櫃最後才放置到貨櫃裡面。在電池管理系統(BMS)的監測下進行,若有過載的情況,熔絲會自行斷路作第一層的防護。
「我想呼籲(大家認知)的是,所有的安全都是『設計』來的。」林聖澤說。言下之意,就是現在的電池和儲能技術其實都相對成熟,只要設計得當,都可以防範於未然。只是是否有法可循,甚至是相關的消防法規該怎麼翻修、制定,是未來應該著重發展的議題。
除此之外,熙特爾總經理陳伯勳進一步指出,儲能面臨經濟效益的現實挑戰,台灣尖離峰電價差距不大,使儲能投資的回報有限。
「尖離峰價差需要每度電達到7到8元,才能覆蓋儲能系統本身的成本。」陳伯勳表示,除了計算設備、運維、保險、延長保固外,陰雨天儲能無法滿充滿放等狀況,都會再墊高成本,未來若台灣調整電價政策,儲能的投資回報率才有望提升。
熙特爾儲能技術、管理與市場達成一站式戰略佈局
雖然如此,熙特爾仍看好台灣儲能產業的未來發展,持續投入。
熙特爾公司資本額5億元,攤開財報,回顧近年熙特爾的最新營收狀況,2023年營收1.55億元,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8億元,年成長66.5%,已經超越去年全年營收,更在今年11月營收為0.89億元,年增3,488.21%。
林聖澤表示,關鍵在於儲能調度的AI軟體與維運團隊全部自建,為了滿足在地化生產,決定帶領團隊為客戶量身訂做電池解決方案,透過從軟體到硬體一條龍的自有技術,完成一站式服務。再加上熙特爾去年正式成立辰熙精密,在台中建置儲能電池模組2條生產廠,專注在電池模組的設計、電源管理技術的研發。
鋰電池占儲能成本高達5成以上,也是維運管理關鍵,為了控制成本,熙特爾紛紛跨入自建產線。 圖/ 熙特爾提供
「熙特爾一開始成立,定位只專注於儲能本身,把擅長的事情做到最好。」陳伯勳補充說明,而且熙特爾在儲能調度上採用自主研發的AI軟體和能源管理系統(EMS),並與中央大學合作開發微電網智慧平台,提升儲能效率和穩定性,同時培養未來儲能的綠領人才。
儘管熙特爾目前在表前市場已經搶占一席之地,「但台灣儲能市場,最終的獲勝點是在表後市場。」陳伯勳強調,現在電池的價格已經大幅度衰減,加上電價逐年上漲,快要到達兩者曲線的平衡點,也許在3年內可以看到表後儲能的飛快成長。
表後市場包括工商業與家用儲能系統,這些分散式的應用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能源管理的靈活性。雖然目前表後市場的推動受到消防法規與回收成本的限制,但隨著技術進步與政策支持,潛力不容忽視。
此外,虛擬電廠的概念將讓分散式儲能設備不僅服務於個別用戶,也能參與電網調度,創造更高的價值與利潤,這將是儲能市場的重要佈局之一。
隨著再生能源的普及與AI產業的崛起,儲能市將進一步擴大,熙特爾已經看到台灣未來在表後儲能的巨大商機,未來將專注於AI用電、工商用戶以及虛擬電廠等高成長應用,致力於成為儲能下一階段的重要競爭利器。
※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原文連結在此,文:郭采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