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標普:CCUS減碳「不夠力」 2050淨零目標恐難實現

EN

儘管近來碳捕集項目的獎勵政策明顯增加,但根據標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本月發布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市場調查報告,全球推動減碳以實現2050年的氣候目標方面,仍未取得足夠進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30年碳捕集項目 預計僅淨零情境目標四分之一

報告指出,雖然去(2022)年見證到了大力推動碳捕集項目的獎勵,例如歐洲和美國為此增加了70%的稅收抵免,同時計劃對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商實施強制性碳封存,但仍需要做出更多行動,來彌合預期的碳捕集能力及實現氣候目標所須減排量之間的差距。

標普全球使用「排放者驅動」方法,對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裝置進行了由下而上的評估,同時考量到國家吸引力、項目分析、排放者概況、碳定價和排放量等因素。

報告預測指出,在2030年之前,CCUS營運項目每年可能僅捕捉國際能源總署(IEA)淨零情境要求減少的10億噸中的25%,凸顯了當前氣候行動依然不足。

標普全球表示,儘管北美與歐洲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占預估碳捕集能力的2/3以上,但CCUS產業仍須增加來自全球的支持,以符合氣候目標。

根據IEA的永續發展情境,CCUS為後期關鍵減碳技術,但有分析指出該產業與發展目標差距甚遠。(圖片來源:IEA)

CCUS產業 仍待技術創新及政策面突破

把2050年CCUS捕集能力展望與更具雄心的目標相比,例如「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內,會發現這個差距更加明顯。

標普全球預測,在2050年前,碳捕集能力將達到每年22億噸,而中國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不過,該數字僅占IPCC在1.5°C情境下所需減碳量的4%。

為了彌合此差距並實現氣候目標,CCUS產業必須在政策、技術創新等關鍵驅動力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目前跡象表明,儘管在未來30年裝置容量將有所增長,但仍須做出更多努力使CCUS成為可因應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

相關主題
讓太陽能板不與植物搶陽光 陽明交大投入研究「有機太陽光電裝置」
南韓財閥攜手研發隔離膜技術 進軍碳捕集市場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