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RECCESSARY最新季報上線|碳移除跟傳統碳權差在哪?解析淨零時代下的關鍵技術

《RECCESSARY》14日發布最新一期季報《碳移除關鍵報告:企業減碳佈局的下一步》報告。

《RECCESSARY》14日發布最新一期季報《碳移除關鍵報告:企業減碳佈局的下一步》報告。(製圖:RECCESSARY)

為應對全球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除了使用再生能源、節能減碳外,透過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碳移除(Carbon Removal)」被視為是淨零時代下的關鍵技術,歐美紛紛祭出獎勵措施,科技巨頭也加大採購力道。

專注新能源與碳市場的資訊平台《RECCESSARY》於5月14日發布《碳移除關鍵報告:企業減碳佈局的下一步》報告,解析碳移除市場的發展趨勢與未來走向,碳移除不僅作為減碳策略的補充手段,更可能成為未來碳權市場的重要支柱。

碳移除具外加性、永久性,確保碳能夠長期儲存不外洩

在碳市場發展初期,多數碳信用專案以「避免排放」為主,例如再生能源、森林保護計畫等。這類專案雖可以避免增加新的排放源,卻無法清除已釋放於大氣中的大量溫室氣體,而碳移除可填補此缺口。

相較傳統碳權機制,碳移除技術具備更高的永久性或外加性,可確保被移除的二氧化碳不會輕易地回到大氣中,並長期儲存在陸地、海洋或其他儲存介質;目前市場上的碳移除技術仍有突破空間、成本較高,因此具備較高的外加性。

碳移除市場供不應求,微軟、Google積極投入

從數據來看,2023年全球碳移除碳權已售出464萬噸,較2022年大幅成長7.5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碳移除市場上供不應求,高達98%需求尚未被滿足,凸顯企業與投資機構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攀升。

現階段碳移除發展仰賴政策支持、企業需求與技術突破等多項因素。《巴黎協定》第6.4條機制已將「碳移除標準」納入國際碳市場框架中,歐美各國也相繼推出獎勵性政策,推動碳移除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碳移除季報01

全球碳移除政策總覽,現階段碳移除發展仍仰賴政策支持。(製圖:RECCESSARY)

企業需求方面,微軟(Microsoft)已宣示2030年將達成負排放,並於2050年前移除公司自創立以來的所有碳排,目前微軟是全球最大的碳移除買家,2024年微軟採購量占當年度總量的72%,且採購方向已從傳統自然型項目拓展到科技型項目。

另一家科技巨頭Google則宣布將在2030年前達成全天候無碳能源(CFE 24/7),近年也積極投入碳移除市場。Google以「長期採購合約」作為關鍵策略,已和多家供應商簽署長期購買協議。

碳移除推動挑戰:技術成熟度不一、成本較高

即使碳移除展現強勁的市場潛力,目前仍面臨技術限制與高成本挑戰。

碳移除許多技術處於研發或測試階段,從早期研究到商業化的過程需經歷不同的技術成熟度等級(TRL),部分技術處於TRL 3~5,仍在早期測試和原型示範階段,需要進一步科學驗證,舉例來說,增強海洋鹼度與海洋施肥仍缺乏充分的實測數據,生質能和碳捕獲與封存(BECCS)技術成熟度較高,但挑戰在土地需求。

碳移除季報02

各類型碳移除技術成熟度,目前該技術處於研發或測試階段。(製圖:RECCESSARY)

此外,高成本也是推動障礙之一。特別是技術型方法,由於設備、能源需求及基礎建設投入高,短期內難以跟其他減排方式競爭。例如,直接空氣補獲與封存(DACCS)成本約為每噸100~700美元(約新台幣3,000~2萬1,000元),主要受限於高能源消耗、碳儲存與運輸費用,目前仍仰賴政府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國際倡議組織SBTi發布《企業淨零標準 2.0》草案,提議使用碳移除抵銷企業剩餘排放,以及企業可設定中期的碳移除目標,若正式通過,將對企業永續採購產生重大影響。

《RECCESSARY》認為,碳移除領域還需要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努力,隨著技術發展、市場需求擴大及政策支持的到位,碳移除有望成為全球核心除碳解方之一。想了解更多碳移除市場發展趨勢、企業行動指南,歡迎下載最新季報

新動智能解決「誰先充電」難題,智慧排電系統助巴士站一年多賺160萬元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