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KoBold Metals官網)
「要解決全球暖化,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電氣化,且必須在未來30年內完成。」KoBold Metals(以下簡稱KoBold)創辦人Kurt House指出,從手機到電動車,電子設備的市場需求正在迅速增長。據數據預測,2025年電動車年銷量將突破1,000萬輛。
這場電氣化革命的挑戰不僅在於製造,還在於緊張的礦產供應鏈。鋰、鎳、鈷和銅等電池金屬的供應明顯不足,預估採礦業在15年內需投入1.7兆美元(約新台幣54兆元)以支撐需求成長。
除了礦產不足,電子化還面臨材料來源的地緣限制問題。有報導指出目前全球約70%的鈷來自政局不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該國壟斷了鈷的供應命脈。為了確保新能源產業的穩定發展,各國不得不積極尋求替代方案。
面對這一迫切需求,新創KoBold所做的正是解決最大的煩惱——「哪裡有礦?」
KoBold Metals於2018年成立,該公司透過其專利AI地質勘查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礦藏。(圖片來源: KoBold Metals官網)
自己找的礦,就要自己來採!
KoBold透過其專利AI地質勘查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礦藏,在四大洲持有約60個勘探項目,覆蓋多種地理和地質環境,專注於鋰、銅等電池關鍵金屬的開發,而且勘查結果「收穫」滿滿,這也是其獲得眾多重量級投資者青睞的原因。
讓KoBold名聲大噪的,是公司今(2024)年成功在贊比亞發現該國百年來最巨型的銅礦——Mingomba。透過與贊比亞國營礦業公司ZCCM-IH和澳洲EMR Capital的合資,KoBold計劃投入20億美元(約新台幣643億元)建設地下礦場,預計於2030年代初正式投入運營。贊比亞總統認為一旦Mingomba全速運轉,2032年國家銅產量將提高到300萬噸,甚至可能媲美位於智利的全球最大銅礦Escondida,該礦場去年生產了超過100萬噸銅。
Kurt House表示,自己並不擔心開採的資金來源不足:「全球範圍內的問題並不在於缺乏可用資金,而是缺乏高品質的項目。有回報就有資本。」在資金支持上,KoBold不乏知名投資者的青睞,包括比爾·蓋茲(Bill Gates)、馬雲、Jeff Bezos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Andreessen Horowitz(a16z)、T. Rowe Price等機構,為其規模宏大的資源探索計畫提供了強勁後盾。
KoBold Metals在四大洲持有約60個勘探項目,專注於鋰、銅等電池關鍵金屬的開發。(圖片來源: KoBold Metals官網)
現階段的D輪募資中,KoBold已籌得4.91億美元(約新台幣157億元),並募集了5.27億美元(約新台幣169億元),一旦本輪募集完成,這將成為2024年氣候科技領域最大規模的募資案。
不過,以前也有人在找礦採礦,KoBold是如何在這場競賽中「超車」,滿足不斷成長的全球礦物需求的?
地殼的「Google地圖」?
傳統的礦物勘探主要依賴手動的方式尋找,也就是地質學家根據地圖和數據尋找礦物,但低效率已無法滿足逐年攀升的電池材料需求。
KoBold的核心技術目標是打造地殼的「Google地圖」,專注於發現像鈷等電池材料的礦床。不同於傳統勘探方式,KoBold的技術整合了分散的紙本資料、電子數據和地圖等多種形式的資料,融合了地球化學、地球物理與地質數據,利用龐大的資料集和統計模型,以AI加快勘探速度,並將篩選過程鎖定在最有希望的位置。
KoBold Metals的解決方案由3個協同工作的產品組成:TerraShedSM、Machine Prospector(機器探礦者)和人類探礦團隊。(圖片來源: KoBold Metals官網)
KoBold的解決方案由3個協同工作的產品組成:TerraShedSM、Machine Prospector(機器探礦者)和人類探礦團隊。
1. TerraShedSM資料系統
TerraShedSM是一個將全球地質數據整合成可搜尋、結構化管道的系統。透過AI和機器學習全球各地的歷史地質圖、衛星數據、政府檔案等資料,這套資料系統經過處理,解決了過去地質資料零散和缺乏標準化的問題。House表示,這些數據包含從土壤樣本、光譜數據到歷史手稿,經過處理後,成為有效搜尋礦藏的重要基礎。
2. Machine Prospector
Machine Prospector是一個預測模型庫,透過TerraShedSM的數據來辨識地表下的礦藏,特別是尋找成分異常的「礦物」區域。團隊會設定特定濃度目標,例如尋找超過25,000ppm的鎳濃度區域進行勘查。這個模型結合物理模型和統計演算法來製作地圖,指出高潛力的鑽探點,精確計算鑽探孔的位置和深度,讓勘探更加有效。
3. 人類探礦團隊
KoBold的人類探礦團隊,包括經驗豐富的地質學家和技術人員,會在模型指導下進行現場採樣。團隊使用直升機和無人機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收集樣本並分析金屬濃度。成功的樣本會進入下一步勘探,而無效樣本則回饋數據科學團隊,以幫助模型優化。
KoBold的Machine Prospector與TerraShedSM使勘探成功率大幅提升,從傳統的1%提高至20%,最大化資訊效能(EOI)。這種技術的精確度也使得勘探過程中對環境影響降至最低,資源利用達到最佳。
目前,KoBold在全球多地進行實地活動,但不會將技術授權給其他公司,而是自行直接使用,並與礦業公司合作開展實際鑽探。其商業模式以向礦業運營商出售勘探許可為主,並向電池製造商供應鎳、鋰、銅等金屬。合作夥伴包括全球前五大礦業公司中的多家,如必和必拓(BHP)和力拓(Rio Tinto)。
綠色推手——Breakthrough Energy
自然資源一直是受到關注的熱門議題,知名創投a16z指出,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已經開始運用軟體和程式來協助,採礦卻落後許多。值得一提的是,KoBold Metals的3位創辦人正是來自於石油和天然氣行業。
KoBold Metals的共同創辦人Kurt House、Josh Goldman和Jeff Jurinak於2014年首次相識,當時他們在另一家能源新創工作,利用數據科學開發石油和天然氣採集平台。在此之前,Kurt House擁有哈佛大學的學位,並曾在麻省理工學院任研究員,專注於技術與自然資源的交叉領域;Jeff Jurinak是一位擁有35年經驗的資深勘探專家;Josh Goldman則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方面具備深厚背景。
三人在2017年夏天離開前公司後,意識到電氣化的趨勢,開始對電池生產產生興趣,並於2018年創立了KoBold Metals,獲得了比爾·蓋茲的Breakthrough Energy等投資機構的青睞。
比爾·蓋茲表示推動綠色工業革命已勢在必行,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創投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本輪亦參投KoBold Metals。(圖片來源: Thomas Hawk via Flickr)
比爾·蓋茲接受採訪曾表示推動綠色工業革命已勢在必行,他於2015年成立了創投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專注投資環保氣候相關領域的新創,該資金聚集了多名產業領袖,包括比爾·蓋茲、亞馬遜的Jeff Bezos、Meta的馬克·祖克柏和阿里巴巴執行長馬雲等。
現階段,該基金已向低碳水泥、零排放航空和永續建築材料等早期技術投入約22億美元(約新台幣707億元)。然而,為了更快地大規模部署這些技術,Breakthrough Energy正籌集第三隻基金,專注於電力、交通、製造、建築和食品與農業等5個氣候創新領域。
參考資料:官網、《TechCrunch》、《yahoo》、《a16z》、《QUARTZ》、《CNBC》、《Cleanfleet Report》、《Contrary Research》
※本文轉載自《創業小聚》。原文標題:〈用AI打造「礦物的Google地圖」,獲比爾蓋茲、a16z投資的KoBold Metals如何改寫採礦未來〉,文:游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