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11日揭幕,台灣NGO代表已陸續抵達會場,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左二)也在亞塞拜然與環境部連線。(圖片來源:環境部)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11日在亞塞拜然巴庫揭幕,相較去年的9萬人參與,今年預估約4萬人參加。環境部同日也舉行首場「COP29專家觀點對話」,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視訊連線指出,此次COP29可以說是「金融COP」(Finance COP),台灣的碳定價便是綠色金融前哨戰,如何透過公部門帶動私部門的資金將是關鍵。
台灣迎「碳有價」時代,《巴黎協定》第6條是國際合作關鍵
這次COP29環繞「提升企圖心」、「促進行動」兩大主軸,還包括氣候融資、2035年的「國家自定貢獻」(NDC)架構、《巴黎協定》第6條3大主題。
- 氣候融資:需要為開發中國家、小島嶼國家與最低度開發國家提供資金需求。
- 減碳力道:各國也須提出更具企圖心的2030年NDC目標,並制定10年的氣候行動計畫。
- 《巴黎協定》第6條:期許碳市場規定有所進展,解決COP28無共識局面。
環境部11日邀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和正在COP29會場的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視訊連線,舉行首場「COP29專家觀點對話」。范建得從COP6參與至今,他指出今年可說是「金融COP」,其中一項關鍵議題便是《巴黎協定》第6條。
《巴黎協定》第6條為何重要?第6條了規範締約國之間,可以藉由資助其他地方的減排計畫來抵銷自身排放,期望透過碳權的買賣來減輕自行減碳的成本壓力,促成「碳市場」的形成;同時為了防止漂綠,也在碳市場運行提出嚴格要求,好比管理排放配額,防止企業買碳權代替減排。
不過《巴黎協定》第6條在COP28並未達成共識,范建得認為,今年無論是牽涉效益不彰的減少濫伐及森林退化(REDD+)碳權議題,還是友邦期待的建設投資,都與氣候資金有關。而台灣碳定價就是此次綠色金融前哨戰,讓公部門帶動私部門資金進場,藉由《巴黎協定》第6條與國際合作,與友邦一起合作投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項目,讓氣候金融不是債務融資,提升投資價值。
在氣候資金部分,目前底線是向受氣候變遷影響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在2035達到1兆美元,各國對於誰應該要承擔更多的資金仍存有重大分歧。趙家緯認為,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締約國,去年也宣布投入1,000萬美元與吐瓦魯、諾魯、馬紹爾群島及帛琉太平洋4個友邦成立「台灣-太平洋氣候轉型基金」,此次COP如何分配資金或是否要擴大資金都是台灣可參考方向。
環境部邀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和正在COP29會場的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如圖)視訊連線。(攝影:莊閔茜)
美選結果只是亂流,台灣減碳壓力來自供應鏈
今年COP29沒有像去年有化石燃料退場、盤點氣候資金等大型議題,尤其今年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俄國總統普亭、美國總統拜登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等皆缺席,盛況不比去年,多位富國元首未到場,在氣候融資議題方面,或許也難達成共識。
美國大選結果也嚴重影響COP29氛圍,勢必會影響到未來氣候行動,但不確定影響程度。范建得指出,川普2016年當選總統時減碳力道也沒有下滑,支持化石燃料的同時,也發展風電與電動車;再加上共和黨大州德州發展再生能源順利、化石燃料需求減少背景下,認為川普會觀察市場,不會極積反對再生能源,降低中國的影響力道。
「美國大選只是一時的亂流,」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指出,雖然今年可能會是一個過渡期,大家較為期待在巴西舉行的COP30,但預期未來一兩個月,甚至一年全球政經局勢都會有變化,這些都是台灣必須要掌握的資訊,台灣在全球ICT資通訊產業供應鏈非常重要,會窮極一切方式維護台灣的利益。
范建得也指出,減碳是條不會遺憾的歸路,且台灣的減碳壓力來自於供應鏈,需要更勇敢往下走。環境部表示,台灣在氣候公約註冊的11個NGO,此次有超過80人前往,將分別在兩週內在大會藍區會場內辦內辦理周邊會議、展攤及相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