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碳中和標籤:綠色承諾背後,有哪些碳抵銷爭議與漂綠擔憂?

EN

在中國,基於碳抵銷的產品碳中和聲明爭議頗大。而更基礎的碳足跡管理正在跟上。

2022年,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的零碳咖啡攤位。

2022年,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的零碳咖啡攤位。圖片來源:Guo Cheng / IMAGO / Alamy

當你坐在一個「碳中和」大樓裡,喝著一杯「碳中和」咖啡,還加了一點「碳中和」牛奶,吃了兩口「碳中和」月餅,打開「碳中和」電腦回了一封郵件,用「碳中和」快遞箱發了一個包裹,然後把一支「碳中和」放進公文包,拎起一件「碳中和」布料做成的上衣,搭上「碳中和」電池驅動的汽車,去搭乘一架「碳中和」航班,參加一場「碳中和」活動。是不是覺得,自己的生活都碳中和了?

「碳中和」 是指在排放二氧化碳和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之間保持平衡。如果一個人、公司或國家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他們從大氣中吸收或清除的二氧化碳達到平衡,那麼這個人、公司或國家就是碳中和的。

近年來,「碳中和」在中國成為熱門詞,各種「碳中和產品」也應運而生。然而,「碳中和」標籤、證書、認證或聲明,正在被質疑有「漂綠」風險。今年6月,加拿大通過一項法案,禁止企業未經證實或誇大其詞的環保聲明,包括空洞、可疑、模糊的碳中和標籤。比加拿大法案更明確的,是歐盟3月發布的一項指令,禁止產品基於溫室氣體排放抵消的環境影響聲明,直指產品的碳中和認證。

中國「碳中和」認證產品都是在抵銷的基礎上獲得的。在此之前,由於沒有統一法律標準,包括環境檢測機構、認證機構和產業協會等組織,都可以給企業、產品和服務頒發碳中和證明。但今年4月,政府明文規定,直接涉碳認證規則名稱不得含有「標籤」等字樣。

今年10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產品碳足跡核算的國家通則標準。這將引領各類產品碳足跡會計標準的編制,包括碳中和標籤在內的各類碳標示也更趨規範。

碳中和標籤謝幕?

在中國,「標籤」二字受到了限制。根據4月份《國家認監委關於明確直接涉碳類認證規則備案要求的通知》(簡稱《認證通知》),對於產品、管理系統和服務的碳減排/清除、碳披露和碳中和認證,「不得含有『審定』、『盤查』、『核算』、『核查』、『核證』、『驗證』、『標籤』、『報告』等字樣」。

碳中和標籤屬於碳標識,即以量化或分級的形式展示經過認證的碳排放訊息,引導消費者選擇更低排放的產品。目前,美國、英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均推出了產品碳標誌。

中國的碳標識制度還在探索和示範階段,在法律上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形式。環境權益交易機構、檢測機構,認證機構、顧問公司、產業協會、非政府組織等,都可以給企業、產品、服務和活動頒發某種形式的碳中和證明,包括標籤、標誌、認證、證書、核證聲明、報告等不同名稱。根據媒體統計,中國有1400家已獲批准的認證機構,涵蓋了許多產品。例如,提供碳排放管理解決方案的公司碳阻跡,其線上購物平台提供了9大品類超過300多種的認證低碳商品,包括戶外、兒童、寵物、個人護理、家居、辦公、服裝等。而由於缺乏規範和標準,不同機構的認證品質參差不齊

跟中國有所不同,在歐盟「謝幕」的是基於抵消的產品「碳中和」聲明。 3月,歐盟發布了《為綠色轉型賦能消費者》指令(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 「禁止基於溫室氣體排放抵消的基礎上聲稱某產品,不管是一件商品或一項服務,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對環境有中性、減少或正面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表示:「很多公司說自己淨零了、零碳了、碳中和了,但是這裡面漏洞太大,誤導消費者。歐盟這個指令,是以後只有基於產品實際生命週期影響的環境聲明才應被允許。

根據歐盟的這項指令,不僅是「碳中和」,其他諸如「氣候淨零」、「氣候友好」、「有限碳足跡」、「綠色」、「低碳」、「無碳」、 「氣候中性」、「環境友善」、「永續」…… 這些看起來很美的詞,都屬於模糊的標籤和聲明,如果出現在歐盟市場上,將面臨調查並被追究違法責任。

【東協綠電與碳交易研討會】台灣企業如何保持永續競爭力

「抵銷」爭議與「漂綠」擔憂

產品的碳中和成為一個問題,主要的癥結在於抵消。目前宣稱的碳中和都是用抵銷的方式達成的,即使在減碳最積極的公司也需要碳抵銷來完成其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標。

雖然有抵銷後核銷等一系列約束條件,但由於資訊不透明、重複計算等諸多問題,越來越多碳抵銷醜聞使其名聲不佳。 2023年,全球最大的碳信用營運公司Verra,被曝光90%的雨林碳抵銷專案毫無價值;而全球最大的碳匯交易商South Pole則嚴重誇大其專案產出。這些公司的客戶,包括了許多石油、航空等碳排放大戶,也包括許多知名的消費、顧問等產業品牌。

大量宣稱自己的產品或活動碳中和的公司被指責為「漂綠」,甚至有人十幾年前就從根本上否定碳抵消,認為這就是溫室氣體排放的「贖罪券」,並不會真正對於應對氣候有好處。

企業和產品的碳中和爭議不斷,也反映在標誌和聲明上。 2012年就推出碳中和標籤的英國諮詢機構碳信託(Carbon Trust )在2023年也不再提供碳中和標籤,而是推出更加強調減排、要求更為嚴苛,並在碳標籤上展示更加翔實的碳相關內容的碳標籤。

中國市場上聲明為碳中和的商品或活動,也是透過抵銷的方式達成的。而中國CCER之前有長達六年的停滯才重啟,部分原因是數據不夠真實、透明等問題。如今中國的自願碳市場是生態環境部統一評估和發布方法論,監管更加嚴格,理論上數據品質有保障。

2022年,北京麥當勞群明湖餐廳內張貼的碳中和證書。

2022年,北京麥當勞群明湖餐廳內張貼的碳中和證書。圖片來源:Image: Cynthia Lee / Alamy

不過,由於碳中和聲明並沒有具體規定,認證機構的碳抵銷採用了不同的標準,包括CDM,CCER等。 4月的《認證通知》則鼓勵優先選取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產業標準,而「不得僅採用國內外相關減量機制,如中國核證自願減量(CCER)、清潔發展機制(CDM) 、核證碳標準(VCS)、黃金標準(GS)等規範」。也就是說,只是購買碳信用,不能說是碳中和。

碳中和認證也將繼續?

前述不願具名的專家解釋說:「歐盟不是不搞碳中和了。碳中和本身並不是問題,缺乏標準、缺乏依據、缺乏真實性的隨便宣稱「碳中和」才是歐盟立法要解決的問題。

而在中國,依照《認證通知》,企業和產品等的「碳中和認證」還是可以繼續做的,也並沒有提到「證書」、「聲明「此類字眼是否在禁止之列。

碳阻蹟的顧問總監歐陽成認為產品碳中和標誌自有其意義:「假設一個商品上標註了10克碳足跡,消費者可能沒什麼概念,對商品的銷量提升幫助有限。但是如果告訴消費者是減排、低碳或碳中和的,消費者還是願意為此買單的。人才、技術和資金支持。

無論中國或歐盟,對產品碳中和標識和對於基於抵消的碳中和的嚴格管理,為自願碳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由於產品碳中和購買的碳信用來自自願碳市場,前述匿名專家也問:「歐盟法規封鎖了碳抵消在自願減排市場的最大用途。它會不會是自願碳市場發展的分水嶺?會不會對中國的CCER(也是碳抵消)產生間接的心理影響?」

碳足跡管理還需跟上

包括碳中和標籤在內的碳標識,其實是將產品碳足跡的核算結果以某種形式展示出來,方便市場辨識。因此,不管碳標識的形式和用詞是什麼樣的,其基礎是碳足跡的管理。

已開發國家在碳足跡管理上啟動較早,建立了權威的溫室氣體排放因子庫和碳核算標準,而中國在這方面處於起步階段。有專家介紹,歐盟的碳關稅(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和產品永續性准入標準(例如動力電池碳足跡規則)是推動與貿易掛鉤的全球碳標準體系的兩大措施。它們都要求碳足跡的揭露和管理。因此,碳核算和碳足跡管理的標準、規則和數據能否與歐盟等國家的體系互信互認,是中國企業進入其市場必須考慮的,也是目前難點所在。

中國正積極推動與國際接軌的碳足跡管理系統。 2027年,碳足跡管理系統初步建立,制定推出1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會計規則標準。而在此之前的2025年,中國將在製定產品碳足跡會計規則與標準、建立相關背景資料庫的基礎上,建立統一規範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之所以先規範碳中和標籤等碳識別制度,根據專家分析,是因為碳足跡體系複雜龐大,希望透過碳標識制度的建立來「牽引體系建立」。


※本文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最初發表於「對話地球」,原標題為〈碳中和标签:绿色承诺背后的争议与挑战〉。

破解綠色通膨迷思:從房價到iPhone,碳費如何衝擊企業成本?

相關主題
人類健康倒數計時!破除3大迷思加速醫療永續轉型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場重點一次看:2032年提高減碳目標、深度節能3階段推動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