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黨領袖卡尼(右)支持潔淨能源與氣候政策,保守黨領袖博勵治(左)則明顯是油氣產業的擁護者。(圖片來源:博勵治、卡尼社群媒體)
加拿大聯邦大選28日登場,預計將選出新任總理。本次選舉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頻頻放話威脅的影響,能源議題因此成為焦點。兩大主要政黨領袖罕見地在此議題上立場一致,都承諾將加速推動石油出口市場多元化,減少對美國的單一依賴。
受川普影響,候選人皆主張減供美國原油
美國是加拿大原油主要出口國,每日出口量達400萬桶,占其原油總出口的9成,但川普實施的關稅政策以及威脅將加拿大納入美國第51個州的言論,使加拿大民眾逐漸轉向支持擴建東西向輸油管,以便將更多原油出口到美國以外的國家。
現任總理、自由黨(Liberal Party)領袖卡尼(Mark Carney)被視為潔淨能源與氣候政策的支持者。他承諾將帶領加拿大成為能源超級大國,計劃提高電動車和居家節能改造的補貼,並配合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透過碳關稅的方式迫使企業減排。
卡尼延續前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路線,為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設下碳排放上限,接受在產能維持不變下推動減碳,並支持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的發展,同時積極尋求替代美國的出口市場。不過,這位前加拿大央行總裁的務實態度也引發質疑,尤其他過去大力推崇的消費者碳稅,卻在接任總理當天突然宣布取消,令外界感到錯愕。
加拿大大選籠罩在川普政府對其貿易及能源施壓的陰影中。(圖片來源:iStock)
保守黨領袖挺油氣業,喊話廢除工業碳稅
相較於卡尼,呼聲同樣高的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則明顯是油氣產業的擁護者。他承諾若當選,將取消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碳排上限,同時廢除工業碳稅,並允許各省自行決定碳定價。
博勵治也主張加速能源計畫的審批流程,目標是在6個月內完成申請與拍板定案,因此他打算廢除《影響評估法》(Impact Assessment Act,IAA),大幅縮減對環境、健康、社會影響及原住民權利等方面的專業評估項目。
不過,加拿大氣候研究所(Canadian Climate Institute)分析指出,工業碳稅的減排效果其實是消費者碳稅的3倍。氣候智庫《Carbon Brief》也警告,若保守黨在本次大選中勝出,未來10年加拿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近8億噸,相當於英國與法國一年排放量的總和,並可能造成全球約1,690億美元的氣候損失。
針對本次大選,加拿大民調機構Abacus Data指出,選民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度明顯下降,甚至未進入影響投票意向的前十大因素。多倫多大學政治學者葛琳(Jessica Green)也表示,本次大選中氣候政策的討論明顯被邊緣化,焦點轉向尋找一位能與川普抗衡的新總理。
資料來源:Reuters、CLEW、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