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人類健康倒數計時!破除3大迷思加速醫療永續轉型

近期發表的《刺胳針倒數報告》再次強調,氣候變遷對全球健康的威脅迫在眉睫,未來若全球升溫達到攝氏2度,人類健康將面臨極大挑戰。極端氣候事件對人體健康和基本生活權利帶來不可避免的威脅,而全球醫療系統在應對氣候變遷和人類健康挑戰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作為保護健康重要角色,也應當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先鋒力量,本文將解析政策現狀,並說明三大醫療永續轉型迷思,進一步提出實務建議。

(全球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出版系列因氣候變遷事件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聯性研究。資料來源:The Lancet)

美國科學期刊《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於今年1月正式宣布,因應核子戰爭、氣候變遷升溫與AI人工智能普及化等三大議題,促使象徵人類邁向滅亡時間的「末日鐘」倒數已僅剩 90 秒。那麼你可曾想過,人類的健康也隨著區域戰爭、失控的氣候變遷等因素,正逐步邁入倒數計時的階段?

全球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起的「刺胳針倒數:健康與氣候變遷」(The Lancet Countdown: Tracking Progress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每年追蹤並發布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並說明公共衛生與健康系統正面臨的風險與威脅。其於《刺胳針倒數2023年全球報告》(The 2023 Global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中指出,若本世紀末全球升溫達攝氏 2 度,則 2050 年每年因高溫而造成死亡的相關疾病恐怕增幅達 370%(為現狀之 4.7倍)。同時,蚊媒傳染病影響地區會持續擴大,登革染傳染病將提升超過 30%。

【東協綠電與碳交易研討會】台灣企業如何保持永續競爭力

政策窒礙難行?不正視氣候變遷 2050 年恐致全球衛生體系崩毀!

世界經濟論壇《量化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Health)報告強調,到 2050 年氣候變遷將造成全球醫療保健系統 12.5 兆美元的額外成本負擔,導致現已承受巨大壓力的醫療基礎更加難以負荷。為此,2023 年舉行的 COP28 首次將氣候與健康議題納入議程討論,同時於今年 6 月結束的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亦延續 WHO 2022 年以來透過跨部門的切角推動「人類健康福祉」議題的後續行動,加速各國政府於醫療永續轉型的步伐。

(全球衛生部門氣候變遷與健康照護/圖片來源:總監陳建佑、副理倪上筑參考製圖)

全球各國皆在制定國家策略以因應氣候變遷,這些策略涵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強化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在健康照護領域(Healthcare)的相關策略,通常涉及提升公共衛生系統的應變能力、改善環境衛生設施,以及推動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健康研究。以台灣為例,其應對氣候變遷對健康影響的措施包括建立氣候變遷和健康風險的監測系統、增強醫療和公共衛生系統的應變能力,以及推動健康教育,提升社會大眾對氣候變遷和健康風險的認知。

(台灣衛福部與相關單位因應2050淨零政策,正積極草擬健康照護體系之策略與目標/圖片來源:總監陳建佑、副理倪上筑參考製圖)

舉步維艱?一口氣破除醫療體系推動永續轉型的3大迷思!

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認識已經超越了過去僅停留在「製造、化工等高碳排產業」所引起的自然環境問題,現在更加深刻地影響全球人類的健康。極端氣候事件帶來的不只是對經濟發展的巨大衝擊,也對人體健康和基本生活權利構成了重大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醫療系統在應對氣候變遷和健康挑戰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醫療體系不僅是保護健康的重要角色,也應當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先鋒力量。

迷思一:醫療體系已盡足社會責任?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深層內化」!

許多人認為,永續發展只是醫療體系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並不直接影響其核心業務,但永續發展對醫療體系的整體營運具有深遠影響。除了氣候變遷之外,醫療體系原在資源調配、營運成本控制及病患照護品質等方面即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現行全球暖化加劇、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醫療需求不斷增加,而醫護人員短缺和世代交替問題愈加凸顯,這使得醫療機構必須重新審視其永續發展策略。這不僅是為了應對環境與社會變遷,也是為了確保未來有足夠的資源與人才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健康挑戰。

破除迷思二:永續轉型成本高昂會影響醫療品質?不僅是「院務管理」而是「價值鏈經營」!

許多醫療機構認為永續發展需要高額投資,從而增加營運成本,亦有些人擔心永續發展會分散資源,影響醫療品質。實際上,永續發展與醫療品質相輔相成,且長期推動的永續措施可以有效管理成本配置,例如:安裝節能設備可降低能源耗費、推行廢棄物回收可減少處理成本,或是藉由綠色醫院的設計,在減少環境衝擊的同時,提升員工的健康福祉並改善就醫體驗。建議醫療體系從關鍵項目開始逐步推動,並尋求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資助及技術支持以緩解初期轉型的壓力。

迷思三: 新的框架、倡議、獎項全都要?不是「測試投藥」而是「精準醫療」

當前,企業組織面臨著眾多永續框架、倡議和獎項的選擇,這些工具旨在推動更具環保和社會責任的實踐。然而,過多的投入與參與,將可能導致組織的資源分散和管理混亂。醫療體系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選擇、整合這些工具以達到最佳的管理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數量。

「精準治療的效果,遠勝於盲目投藥」我們應該將目的回歸管理的核心,選擇最適合的永續框架和倡議,並有效地整合它們以提升組織的永續表現,使我們在眾多選擇中做出明智的決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其永續發展的成效,亦能在市場中樹立更強的競爭優勢。


※本文轉載自《CSRone》,原文連結在此

破解綠色通膨迷思:從房價到iPhone,碳費如何衝擊企業成本?

經濟部修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廢棄物發電不適用綠能躉購、太陽能板未回收罰款30萬元
中國碳中和標籤:綠色承諾背後,有哪些碳抵銷爭議與漂綠擔憂?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