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日前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預計8月15日正式實施。(圖片來源:iStock)
環境部7月1日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俗稱國內碳權交易管理辦法),明定「定價交易」、「協議交易」、「拍賣」三大買賣方式,交易或拍賣僅限一次,避免市場炒作,預計8月15日正式實施,預計最快9月底就可在碳交所看到第一筆國內碳權交易。
環境部去年底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經過半年多討論,在7月1日正式公告。環境部表示,國內減量額度(俗稱碳權)的交易、拍賣及使用註銷等過程都公開透明,避免交易過程中出現炒作,或涉及其他商業利益的操作。
誰可以買賣碳權?怎麼預防漂綠問題?《RECCESSARY》為您整理碳權交易管理辦法四大重點。
重點一:買賣雙方都有資格限制,不開放個人從事買賣
根據辦法,碳交易的買賣方皆有資格限制,不開放個人從事買賣。買方為有繳交碳費、環評增量抵換用途的企業;賣方為執行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取得碳權的企業。
重點二:唯一指定台灣碳權交易所設置交易平台
環境部將委託台灣碳權交易所設置交易平台,供事業進行減量額度的交易或拍賣,禁止一般民間單位提供平台從事減量額度之仲介、代銷或買賣業務,以集中管理減量額度買賣市場,強化交易安全並避免事業上當受騙。
環境部將委託台灣碳權交易所設置交易平台,供事業進行減量額度的交易或拍賣。(攝影:陳又嘉)
重點三:碳權資訊公開透明防漂綠
碳權以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每單位均有足供辨識其種類、專案類型及監測期間等資訊的編碼,確保減量額度從取得、交易或拍賣後移轉及使用註銷過程效力。另交易及拍賣相關資訊(如專案名稱、減量措施、減量額度數量、編碼及其監測期間、交易價格、買賣雙方事業名稱),將公開於交易平台供各界檢視與查詢,有效避免漂綠疑慮。
重點四:共三種拍賣方式,交易或拍賣僅限一次
明定「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三種買賣方式,且碳權經過交易或拍賣,移轉僅限一次,確保市場穩定。
- 定價交易:指賣方在碳交所上架碳權,明定價格及數量由買方下單。
- 協議交易:買賣雙方私下協議交易的價格及數量。
- 拍賣:賣方於交易平台上架公開標售碳權數量、底價等拍賣資訊,由提出合格標件且出價最高的買方依序得標。
環境部表示,近期熱烈討論的碳費徵收為碳定價關鍵,推動碳權交易是重要的配套措施,事業及各級政府取得的碳權,透過公開透明的交易市場,可提供其他事業扣抵碳費、抵換及相關環境聲明使用,以達成淨零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