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3日舉行國會大選,核電成為能源政策辯論焦點。左起為澳洲現任總理、工黨領袖艾班尼斯、自由黨領袖達頓。(圖片來源:艾班尼斯、達頓社群媒體)
澳洲聯邦大選5月3日登場,兩大主要陣營在能源政策上有明顯分歧。執政的工黨(Labor)預計將擴大再生能源比例,持續發展風能、太陽能及儲能,在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則承諾將推翻核電禁令,搭建當地首座核電廠,大膽挑戰現有能源結構。
工黨擴大再生能源政策,自由/國家聯盟提倡核電
根據氣候行動追蹤組織(CAT)的評估,目前澳洲不論在政策、行動、國家自訂貢獻目標(NDC)方面的表現不足,不利於推進該國設定的2050年淨零目標,在此背景下,澳洲兩大政黨聯盟在這次國會選舉中提出不同的能源政策。
現任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所屬的工黨計畫投入350億澳元(約新台幣7,032億元),在5年內將再生能源占比從目前的46%提高至82%,同時強化電網韌性,另外也鼓勵民眾安裝家用電池,並參與虛擬電廠計畫,一方面降低電費支出,同時也達到減排效果。
在野黨聯盟提議建置5座大型核反應爐,首座最快在2035年上線。(圖片來源:iStock)
以自由黨領袖達頓(Peter Dutton)為首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這次罕見拋出核電選項。聯盟提議建置5座大型核反應爐以及2座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作為基載電力取代現有燃煤發電廠,預計最快在2035年上線,而考量建置時間較長,因此有意延長燃煤電廠淘汰年限。
根據聯盟委託諮詢公司前沿經濟(Frontier Economics)建立的模型推估,在淘汰燃煤發電後,核電將占國家整體電網容量的38%,再生能源比例約54%,儲能及天然氣則占8%。
在野聯盟推核電,但民調顯示反核者增加
然而目前澳洲法規禁止設立核電廠,且民調也顯示愈來愈多人支持該禁令。澳洲氣候行動調查(National Climate Action Survey)指出,2024年支持核電禁令的比例來到59%,較前一年增加8個百分點。而打算投給自由黨的選民中,超過1/3對核電持負面看法或沒有意見。
此外,澳洲是全球第二大煤炭出口國,僅次於印尼,因此這次大選也讓產煤重鎮新南威爾斯省的獵人谷(Hunter Valley)浮上檯面。隨著礦場關閉,當地可能失去5萬個工作職缺,使公正能源轉型議題受到關注,尤其這些民眾對於核能或再生能源的態度,很可能決定其投票意向,因此被認為有指標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