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淨零排放是什麼?盤點台灣政策動態,企業淨零作法一次看

淨零排放是儘可能將人為碳排降至最低,而殘餘的碳排可以被大自然或其他方式吸收或移除,不讓大氣增加額外的二氧化碳。

(製圖:RECCESSARY)

在永續發展的趨勢中,淨零排放一直是關鍵議題,台灣也努力跟上各國腳步,並提出自己的淨零排放路徑圖,但目前的發展到哪裡?《RECCESSARY》試圖從法規下手帶您快速掌握。

淨零排放是什麼?

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不是禁止排碳,而是儘可能將人為碳排降至最低,而殘餘的碳排可以被大自然或其他方式吸收或移除,如負碳技術、自然碳匯等,不讓大氣增加額外的二氧化碳。

淨零碳排的基本概念

淨零碳排的基本概念。(圖片來源:經濟部)

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指出,相較於碳中和只看二氧化碳的增減,淨零排放管控的溫室氣體種類較多,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的溫室氣體類型,包括但不限於,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

世界淨零排放的趨勢?

科學家普遍認為,為了避免氣候變遷對地球造成嚴重危害,全球氣溫上升的幅度要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攝氏1.5度以內,目前已經超過攝氏1.1度,因此依照《巴黎協定》的要求控制暖化速度,全球碳排得在2030年減少45%,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

根據Net Zero Tracker全球統計,各國現況共分6大類,包括自行宣布達成(achieved, self-declared)、入法(in law)、納入政策文件(in policy document)、承諾(pledged)、提案(proposed)、未設定目標(no net zero target)。在全球198個國家(見下圖),已有150個國家參與淨零排放,其碳排量占全球88%,但仍有48國未設定淨零目標。

台灣則在2023年1月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

台灣淨零排放政策法規?

台灣在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除了針對12項關鍵戰略分別提出行動計畫,在法制基礎方面,已經讓《氣候變遷因應法》成為氣候治理以及碳相關的主要法源依據,也明確指出將逐步修訂再生能源、能源管理、運輸及住宅相關法令,同時藉由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帶動產業轉型。

政府提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進行跨部會資源整合。

政府提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進行跨部會資源整合。(圖片來源:經濟部簡報)

再生能源納入地熱,關注屋頂光電子法

為促進再生能源發展,立法院在2023年5月修正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也是目前該條例最近一次修法,主要針對新建、增加或改建的建築物,必須得在屋頂設置光電發電系統,只是目前相關子法及細節還沒出爐,仍須待經濟部與內政部討論後,才會公布生效日期。

另外還放寬離岸風電、小水力發電、生質能發電規定,減少場域設置的限制,同時提升地熱發電的重要性,增加地熱專章說明開發程序及相關規定。

能管法將強制銷售揭露、提高罰款金額

能源管理法》距離上次修訂是8年前。經濟部為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強化能源需求管理,在2024年7月公布修正草案,重點包括把再生能源與熱能納入其能源範圍、要求能源業者公開銷售資料、以及定義指定能源產品的範疇,納管新的能源產品,以推動深度節能。

另外還新增規定主管機關可以公布違反該法的廠商、業者名稱,以及新增違法態樣、提高部分罰款,以販售能效標示不實的冷氣機、冰箱為例,業者的罰金將提高5倍,最高達50萬元。

電業法將納管儲能,要求取得電業執照

《電業法》最近一次修正為2024年8月,主要針對第49條,增加電價審議委員會組成規定,要求學者專家及相關民間團體的代表不得少於半數,以確保決策具專業及公正性。

而經濟部預告接下來的修正方向,將以活絡綠電交易市場為主,包括放寬綠能售電業之間可相互售電,以及將「併網型儲能業」及「需量反應措施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納入管轄,需取得電業執照,另外台電公司繼續維持「綜合電業組織型態」,整合發電、輸配電及售電資源。

永續發展趨勢中,淨零排放一直是關鍵議題,台灣也努力跟上各國腳步,提出自身淨零排放路徑圖。

永續發展趨勢中,淨零排放一直是關鍵議題,台灣也努力跟上各國腳步,提出自身淨零排放路徑圖。(圖片來源:iStock)

企業投入淨零排放的方法?

面對國際供應鏈減碳壓力,台灣法規仍需時間更完善,為了讓企業更快上軌道,經濟部2050淨零排放網站針對產業減碳提供下列建議:

  1. 了解碳排現況:建置溫室氣體排放量資料庫,作為管理、減排的基礎。
     
  2. 節約能源:透過能源管理系統提升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並達到減碳目標。
     
  3. 應用減碳技術:加速老舊設備汰換,採用先進減量技術,落實減碳路徑規劃及供應鏈管理工作。
     
  4. 參與減碳聯盟:與減碳相關聯盟或團體合作,以整合企業減碳量能。

淨零排放不是一蹴可幾,更何況國內外法規都還不完善,跨國供應鏈減碳更不容易,企業必須得有摸著石頭過河、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歡迎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跟上全球減碳最新發展,共同提升企業碳競爭力。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經濟部國發會Net Zero Tracker

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每週掌握綠電與碳權市場脈動。

相關主題
比爾蓋茲紀錄片《明日有解》上線!除了核能、零碳水泥,還談了什麼氣候對策?
當PR遇見ESG ─ 加值溝通議合還是漂綠風險?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