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風電高峰論壇邀集產官學 聚焦台灣風電本土化與國際布局

EN

「2023離岸風電高峰論壇」2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聚焦台灣離岸風電現況、布局及綠色金融發展,與會講者不約而同認為,台灣風電發展愈趨成熟,國產化商機無限,下一步有望打國際盃前進東南亞。

離岸風電產官學人士齊聚論壇,交流台灣政策的現況與挑戰。(圖片來源:鏡週刊提供)

台灣今年估增百座風機 朝2025年達5.6GW邁進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致詞時表示,風電不是外資專利,台灣必須扶植國內具競爭力的供應商,呼籲民營及國營行庫都投入,預期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第1期、第2期融資需求將達新台幣8,000億元。

鄭文燦以「青少年轉大人」,來形容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現況,目標在2025年累計裝置容量達到5.6GW,之後以每年新增1.5GW的速度發展。台灣現行有3座離岸風廠,共260座風機運作中,累計裝置容量達到2GW。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會中分享,歐洲有國家核發執照需5至10年,「如果在台灣早就被fire掉」,她認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較有效率,且在克服疫情、供應鏈等問題後,風場建置愈來愈順利,預估今(2023)年將會增加100座風機。

台灣風場秋冬期間發電效果佳,今年9月離岸風電發電量創新高。(圖片來源:經濟部)

中鋼Wind-Team拼國產化 本土開發商籲重視畸零區塊

積極響應台灣風電發展的中鋼,從2016年組成「風機零組件國產化產業聯盟」(Wind-Team),已有豐富本土化經驗,總經理王錫欽在會中表示,「我們總計有27項的在地化項目,以採購金額估算占比超過6成,是台灣本土化比例最高的離岸風場。」

台亞風能總經理吳坤達自豪表示,公司是台灣唯一「純本土」開發商,「純到一個外國人都沒有」。他認為,台灣的固定式風機發展進入尾聲,接下來關鍵是浮動式風場,預期在第三階段第3期就會啟動,且在完整風場開發完後,剩下的畸零區塊,也應該受到政府重視。

吳坤達向《Reccessary》表示,以前業者不做,是因為風場越大效益越好,但隨著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價格提高到4元以上,有助於畸零風場、小型風機的發展,他呼籲政府降低門檻,讓更多開發商願意嘗試,才能分散風險。

吳坤達(右一)認為,台灣風電業者已有實力打國際盃。(圖片來源:鏡週刊提供)

台亞風能總座看好越南 陸域風電先行開發利多 

台灣風電國產化後,業者下一步要打國際盃,身兼天力離岸風電董事長的吳昆達透露,已經與越南當地廠商洽談合作,他認為越南缺電適合「斷崖式發展」,也就是「不要慢慢鋪、直接上」,且看好陸域風電先行,接下來才是離岸,他同時也提到北越的近岸風電,「用陸域的成本,享受海域的容量因子」,有機會成為開發商的敲門磚。

吳昆達表示,打算從擅長的葉片維修等風機運營下手,從小項目開始試水溫,希望之後能扮演國際大型開發商的橋樑,但他也提醒,越南相關法規不夠完善,履約能力證明及信任度仍有疑慮,「還沒有CPPA的話,投資風險就相對較高」。

相關主題
沃旭喊卡美國2計畫 風電業挫咧等?
台灣智慧能源週規模創新高 氫能與地熱等多元創能受矚目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