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預估今年台灣綠電發電量將達356億度,可滿足企業一年221億度的綠電需求。圖為台電在台南的鹽田太陽光電場。(圖片來源:經濟部)
隨著綠電政策鬆綁和建置速度加快,2024年上半年綠電交易量達10.4億度,年增41%。截至8月,台灣共計1,196個再生能源案場,累計核發憑證數超過544萬張。經濟部預估今年台灣綠電發電量將達356億度,足以滿足企業一年221億度的綠電需求。
綠電核發憑證超500萬張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T-REC)的最新數據(截自8月26日)指出,台灣風力發電所產生的累計憑證最多,約323萬張;其次為太陽能發電,約為190萬張,而其他能源發電憑證約30萬張。
政策鬆綁後,再生能源案場數量呈現爆發性增長。經濟部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8月,累計共有1,208個案場,核發憑證超過544萬張。
據悉,2024年上半年新增案場數量已超越2023年全年,僅8個月內就新增了531個案場。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出,新增案場大多為2MW以下的第3型太陽光電案場。
台灣再生能源案場分布圖,金門縣和澎湖縣也有不少案場。圖片來源: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除綠電轉供交易外,自發自用憑證的交易量亦逐年上升。2023年直轉供憑證成交紀錄為539筆,2024年已超越900筆;自發自用憑證成交紀錄方面,2023年共計188筆,2024年最新統計已超越100筆。
經濟部預估,今年台灣綠電的發電量將達356億度,足以滿足企業221億度的用電需求。
什麼企業需要購買綠電憑證?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提升,綠電憑證需求持續增長。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指出,主要有三類企業需要購買綠電憑證:
首先是須遵守綠色貿易義務的企業,例如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等國際政策,能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商需取得綠電以降低碳排。
其次是致力提升企業形象的公司。許多企業為展現社會責任,加入RE100、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等國際倡議,並透過購買綠電憑證來抵減碳排放。
經濟部標檢局在2017年推出「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又稱為綠電身分證,1張憑證為1,000度電。圖片來源: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第三類是因應國內法規要求的企業,如金管會推動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要求大型上市櫃公司編制永續報告書,以及經濟部的「用電大戶條款」規定企業須設置一定比例的綠能,都促使企業增加對綠電憑證的需求。
企業可透過兩種方式在國內取得綠電憑證。一為再生能源憑證交易平台,遵循登記、選購、競標、簽約、供電和核發憑證的流程。另一種方式是企業間私下協議,再於平台上完成合約簽訂。
綠電價格多少?
根據綠色和平2023年度「RE10x10」調查問卷,報告分析了三種取得綠電途徑的成本,並以2023年平均電價每度3.12元來做比較,由低到高排序分別為自發自用(每度約2.68元)、綠電轉供(每度平均約5.7元)及採購再生能源憑證(每度約7.75元)。其中,約有 65%的企業選擇綠電轉供,比例遠高於自發自用與採購憑證的比例。
2023年綠電使用成本比較。圖片來源:擷取自綠色和平「RE10X10 企業綠電倡議2023年度報告」
政府推10項措施 加速綠電市場發展
目前政府已推出兩大策略、十項措施,例如「離岸風電採用競價方式」、「太陽光電案場三轉一鬆綁」、「台電小額綠電釋出」、「大水力綠電納入憑證發行範圍」、「綠市集活動」、「綠色租賃」和「綠電彈性分配機制」等措施,以推動綠電交易市場發展。
2022年,標準檢驗局推出適合中小企業的「單一電號多用戶示範計畫」,讓商辦大樓中的承租企業能夠取得綠電,目前台灣萊雅、元大證券公司等企業已透過該計畫順利完成綠電轉供。
此外,經濟部預計推出「中小企綠電平價專案」,計劃將公有或國營土地光電案場所發綠電的30%上架標售,同時規劃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統購分銷機制,由該平台與離岸風場簽訂企業購電協議(CPPA),並將小量、短期綠電轉售給企業,以增加採購綠電的靈活性。
※本文轉載自《今周刊ESG》。原文標題:〈綠電交易大爆發!上半年交易10.4億度、年增41%,憑證案場數量破千,台灣綠電市場局勢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