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供應鏈邁向淨零 鋼鐵、水泥、紡織、科技廠揭減碳策略

第二屆2050淨零城市展在第二天舉辦淨零轉型論壇,鎖定產業、金融、法制、科技四大方向,其中由經濟部發展署主辦的「綠轉未來:台灣製造業站穩國際供應鏈」分論壇,邀請中鋼、台積電、亞泥、大統新創四家減碳績優企業,分享如何打造綠色供應鏈。

2050淨零城市展產業轉型論壇講者大合照。(攝影:林柏宇)

中鋼轉型以高價精緻鋼廠及發展綠能產業為主軸,並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訂出短程減碳、中長程先低碳再零碳的策略,承諾2018年至2025年以每年減少1%的碳排,之後透過新技術加快減碳速度,目標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在供應鏈相對屬於上游的中鋼,在政府政策推動下扶植中下游廠商,進行節能診斷、碳排盤查,結果共22家企業參與,一年節電868.3萬度、減碳4,443噸。中鋼環境保護處處長吳一民表示,「成果對中鋼來說不算大,但以客戶來說,已經相當不錯」。

參與企業包括一家扣件業者,在中鋼子公司中冠資訊(InfoChamp)協助下,培養出計算產品隱含碳量的能力,以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吳一民指出,「我們提供量身打造的建議及改善方式,列出投資回收年限,讓他們知道投資下去大概多久會回收」。

此外,中鋼已於去(2023)年12月購買國外碳權,並於今年3月註銷完成抵減,根據吳一民的簡報內容,該碳權來自智利垃圾填埋氣捕獲發電專案(landfill Gas Capture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Project),核發機構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中鋼環境保護處處長吳一民。(攝影:林柏宇)

水泥業同樣是高碳排產業,研究機構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數據指出,水泥業每1美元產值就會產生6.9公斤的碳,遙遙領先其他產業。亞泥花蓮製造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指出,如果扣除燃料、用電碳排,水泥光是製程本身碳排就占60%。

亞泥參考國際水泥行業淨零路徑,儘可能減少使用熟料(Clinker),因此開發出熟料含量較低的低碳水泥,而在替代原料及燃料方面,亞泥利用水泥窯處理廢風機葉片,找到水泥原料石灰石及黏土的替代品,以及可取代煤炭的樹酯。

陳志賢表示,他們也與研究機構合作碳捕集計畫,有別於一般碳捕集,亞泥希望捕集後直接供自己或企業利用,不必經過封存程序,更快達到循環經濟效果。

亞泥花蓮製造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攝影:林柏宇)

身為全球半導體指標性企業的台積電,將範疇3納入2050年淨零目標,凸顯供應鏈減碳重要性,除了協助供應商進行碳管理、建構減碳能力,更從己身出發提出3個R的策略,包括盤點可替代的低碳產品(Replace)、提高原物料使用率(Reduce)、推動電子級回收化學品(Recycle)。

台積電資材供應鏈管理處技術經理凃秀妹表示,「如何把我們使用過的化學品,拿回來再使用在製程中,難度非常高,要到電子級使用,精準度要非常高,是9.9999,好幾個9在後面」。

凃秀妹指出,台積電將供應鏈減碳劃分在採購部門,負責整合環保、安全、衛生及廠務部門專家,提供供應鏈完整的協助,包括符合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標準,她透露,去(2023)年成功將50幾家企業,從原本評級D推升至C,甚至不乏有B級的案例。

在協助購買綠電方面,台積電扮演領頭羊的角色,首次提出聯合採購方案,先與開發商簽訂20年長期購電合約,其中每年5億度由台積電認購,另外5億度邀請供應商加入認購,預估每年能減少50萬噸碳排。

台積電資材供應鏈管理處技術經理凃秀妹。(攝影:林柏宇)

紡織業大廠大統新創為了實現淨零,把焦點放在減量(Reduction),訂出原料替代、廢棄物回收、熱能優化、電能優化4個策略。

大統新創副廠長羅勤立指出,紡織工廠最耗能的是染色機,光是將長缸式(Jet Dye Vessel)汰換成圓缸式(Liquor-saving Dye Vessel),就省下超過50%的用水,同時也減少能耗及助劑使用,降低碳排與環境汙染。

他表示,「我們一直跟同業推廣,不要怕花錢買新設備,其實減碳就是降低能耗,也就相對變省了,很快就能回本,尤其這樣的設備減碳量相當高」。

除了染色機,大統新創也將燃煤鍋爐換成天然氣,配合廢熱回收再利用,以及自建太陽能發電廠等節能減碳措施,從2017年開始至今,7年總減碳量達到27,769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排放在短短2年大減近7成,不但提前6年達標,且減碳幅度遠高於承諾。

大統新創副廠長羅勤立。(攝影:林柏宇)

相關主題
歐洲加強打擊大企業漂綠 英國最重恐罰10%營業額
十大漂綠罰金排行 汽車、食品、金融巨頭皆上榜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