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熱能源與三井物產、CF Industries 的公司高層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低碳氨。(圖片來源:捷熱能源)
日本能源公司捷熱(JERA)攜手三井物產(Mitsui)、美國化肥大廠CF Industries,計劃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興建一座藍氨(Blue Ammonia)工廠,預估年產能達140萬噸,挑戰業界規模最大的同類低碳能源設施。
新廠導入CCS技術,出口鎖定日、歐、亞
根據捷熱,這座新廠將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氨,同時導入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將製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攔截並儲存,降低對環境的衝擊。這些碳排將交由西方石油(Occidental)旗下子公司1PointFive負責捕捉、運輸與封存作業。
新廠預計於今年動工,2029年正式投產,總投資金額約為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13億元),建成後將由3家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經營,CF Industries為最大股東,捷熱與三井物產則分別持有35%與25%的股份,產能也將依出資比例分配。
儘管通膨壓力與美國關稅政策為市場增添不確定性,低碳氨的發展潛力仍備受期待。捷熱低碳燃料價值鏈的主管加藤雄一郎(Yuichiro Kato)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支持化石燃料,預料將持續推動CCS稅務優惠措施,有助於相關技術發展。未來該工廠生產的低碳氨,將主要出口至日本、亞洲與歐洲市場。
化肥大廠CF Industries在美國的碳封存設施。(圖片來源:CF Industries)
低碳氫氨成替代燃料新星,捷熱拚年產700萬噸
捷熱為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將火力發電零碳排、再生能源及液化天然氣列為3大核心發展方向,並積極推動低碳氫與低碳氨的應用。捷熱計劃自2028年起向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採購部分低碳氨,並在2035年前將低碳氫與氨的年產能提升至700萬噸,以支應業務需求。
由於氨在燃燒過程中不會釋放二氧化碳,被視為替代燃料的關鍵選項之一,特別適用於火力電廠與船舶運輸。捷熱正積極擴充產能,盼未來可逐步降低火力發電的碳排。捷熱旗下燃煤電廠的規模為全日本最大,總裝置容量超過10GW(百萬瓩)。
除了替代燃料的導入,捷熱也預計從2026年開始,在用電需求較低的春季與秋季階段性停用部分燃煤電廠,在降低碳排的同時,因應核電廠恢復運作,減少使用燃煤發電降低成本。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估算,未來十年內,全球低碳氨供應將成長22至30倍,2030年總年產量可望達到3,200萬噸。北美、中國與中東將成為主要生產基地,其中美國產量預計占全球3分之1,居全球領先地位。
資料來源:JERA、Nikkei Asia(1)、(2)、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