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智慧能源週28日登場 直擊氫能、零碳發電等新能源技術

EN

日本智慧能源週28日在東京登場,主辦單位預計參與人數有望創新高突破7萬人。(攝影:許祖菱)

亞洲最大能源展「日本智慧能源週」(Japan's World Smart Energy Week)2月28日至3月1日於東京有明國際展覽中心(Tokyo Big Sight)舉行,這場被譽為國際能源領域的重要盛會,設有氫能、燃料電池、太陽能、風電、智慧電網、碳中和、循環經濟等18座主題館,吸引來自29個國家及地區逾1,600個參展商共襄盛舉,包括捷熱能源(JERA)、本田(Honda)、夏普(Sharp)等知名日企,主辦單位RX Japan估計今(2024)年人數將超過7萬人次,可望再攀高峰。

本田氫燃料電池休旅EV首亮相 捷熱主打數位電廠計畫

日本第二大車廠本田(Honda)發表全球首度亮相的氫燃料電池電動休旅車(CR-V e:FCEV)。本田首席工程師上野臺淺雄(Asao Uenodai)表示,這是本田出產的第一輛氫燃料電池電動休旅車,加滿氫燃料狀態下可行駛超過600公里,該款新車預計在明(29)日開放下訂,今夏上市,預計售價為810萬日圓(約新台幣170萬元)。

本田在本次展會首度發表的氫燃料電池電動休旅車,吸引許多路過民眾駐足拍照。(攝影:陳又嘉)

目標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的捷熱能源,此次展出了數位電廠計畫(Digital Power Plant, DPP)以及預計今春在碧南火力發電廠(Hekinan Thermal Power Station)展開的混燒氨氣試驗,估計其中20%燃料將由氨氣替代。JERA這次主打的數位電廠計畫,透過將人工智慧(AI)導入現場設備,優化發電廠運作,並提升安全風險管理,協助發電廠轉型。目前該產品僅在日本國內販售,並正籌劃出口其它市場。

JERA團隊介紹導入AI的數位電廠計畫。(攝影:許祖菱)

今年赴日參展台灣廠商有士林電機、泓德能源、台灣鈣鈦礦、茂迪光電等十多間企業,台灣鈣鈦礦在本次展覽發表了「Windows ZERO創能窗」、IoT自供電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組等產品。貿協本次特別規劃了台灣區。外貿協會產業拓展處專員王永寧表示,這是台灣企業疫情後首度重返日本能源週。

外貿協會今年帶領十多間企業赴日參展。(攝影:許祖菱)

產官學研齊聚論壇多達200場 鎖定氫能、儲能及零碳發電 

本屆智慧能源週大大小小論壇達200場,首日登場講者包括經濟產業省、東京都政府多名官員,以及捷熱能源、本田、巴拉德動力系統(Ballard Power Systems)等企業領袖,內容涵蓋氫能、零碳排火力發電、電池儲能。接下來兩日將出席論壇之重量級講者還包括日立(Hitachi)、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企業代表,以及日本前環境大臣、現任眾議員小泉進次郎(Shinjiro Koizumi)。

此活動展現了日本持續致力再生能源創新的承諾,強化該國能源來源多樣化之戰略,特別擴大在氫能領域的投資力道,未來15年內將在公共和私營部門投資15兆日圓,並計劃2030年前建立整合的商業供應鏈。

日本首發政府綠色債券GX 未來十年發行總額上看20兆日圓

 為協助日本產業脫碳並成長,日本政府今年2月中旬發行了全球首個政府氣候債券「綠色轉型經濟債券」(GX bond),經濟產業省官員安達知彥(Tomohiko Adachi)28日出席「日本智慧能源週」表示,政府未來10年的發行總額計劃達20兆日圓,期望藉此刺激投資,使脫碳投資總額在10年內逾150兆日圓,並強調政府希望透過GX綠色債券,為電池、先進晶片等有助於長期減碳的新興技術獲得資金。

安達知彥在論壇談及日本未來十年的脫碳投資規畫。(攝影:許祖菱)

捷熱能源副社長渡部哲也(Tetsuya Watabe)在「零碳排火力發電前景」(Prospects for Zero Emission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論壇中也提到,作為日本發電規模最大的公司,JERA目標在2025年使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5GW(百萬瓩),並在氫氨供應鏈扮演要角。他表示,捷熱為達到2050淨零目標規劃了三大路徑,包括發展再生能源與零碳排火力發電、為各國規劃能源轉型路徑,以及智慧轉型。近期就宣布了與印尼PLN EPI的合作,並提供印尼整體能源轉型的建議。

渡部哲也出席「零碳排火力發電前景」論壇,提到捷熱能源的全球佈局。(攝影:許祖菱)

相關主題
MWC:行動通訊業碳排下降6% 歐洲減最多
特斯拉碳權銷售再創新高 去年收入達17.9億美元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