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積極投資脫碳技術,包括碳捕集與封存計畫。(圖片來源:iStock)
碳捕集與封存(CCS)是日本能源轉型的重要策略,預計將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框架,並於2030年啟動商轉。日本經濟產業省預估CCS在2040年可望具有商業競爭力,屆時成本可能比碳價還低。
日本投資CCS計畫,預估2030年商轉
日本政府在6月底篩選出9個碳捕集及封存計畫,其中5個位於日本,4個在馬來西亞,1個在大洋洲,預計每年可封存2,000萬噸二氧化碳。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課長刀禰正樹(Masaki Tone)表示,若要在2030年實現商轉,政府須在2026年決定是否投資。
刀禰預估,碳捕集在2040年將具備商業競爭力,屆時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成本可望低於碳價,但在此之前,業界仍需政府的激勵措施以推動技術進展。
目前各國碳價差異顯著,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資料,歐洲碳價每噸約40至60美元(新台幣1,280至1,920元),亞洲地區約20美元(新台幣640元),而碳捕集成本介於65至130美元(新台幣2,080至4,160元)。
馬來西亞一處海上鑽井平台。(圖片來源:iStock)
指標性日企投入CCS,料帶動跨境封存市場
碳捕集成本降低的關鍵在規模,日本政府預計在2030年封存600萬至1,200萬二氧化碳,並在2050年增加至1.2噸至2.4億噸。目前經濟產業省正在尋求試點計畫的資金,之後將納入政府的補充預算中,而碳捕集預料將成為日本燃煤發電轉型過渡期的重要技術,直到風力、核能、氫能發展達到一定規模。
日本業界普遍看好政府碳捕集計畫。儘管預估每天1萬6,000噸至3萬2,000噸的封存規模,是目前三菱重工(MHI)位於美國德州最大碳捕集工廠的6倍,該公司碳捕集業務主管長安立人(Tatsuto Nagayasu)仍有信心2030年商轉目標可行。
三菱重工看好脫碳產業前景,預估能在2030年創造3,000億日圓(約新台幣627億元)的營收。長安立人強調,將透過碳捕集及氫能發展來實現該目標。
其他包括綜合商社丸紅(Marubeni)、住友(Sumitomo)、三井物產(Mitsui & Co.)也都投入開發碳捕集,且朝海外發展。日本缺乏廢棄油田導致封存地點不足,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預估,日本高達8成的二氧化碳需跨境封存,有機會引領亞太地區碳捕集貿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