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首次發布地熱能源報告,推估全球地熱供熱最多可望增至800GW。(圖片來源:IEA)
地熱能有望改變全球能源格局?國際能源總署(IEA)13日發布首份地熱報告,認為頁岩鑽探技術的快速進步,有助於釋放大量未開發的地底資源。若開發成本持續下降,2050年地熱裝置容量可增至800GW(百萬瓩),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成長的15%,年發電量相當於美國與印度的電力需求總和。
油氣產業可支援地熱深層開發,有助公正轉型
雖然地熱目前僅占全球電力需求的1%,但IEA對其未來寄予厚望,13日發布首份地熱報告「地熱能的未來」(The Future of Geothermal Energy),該報告與地熱倡議非營利組織Project InnerSpace合作,指出下一代地熱技術具備滿足全球電力與熱能需求的潛力。
IEA認為,地熱供電穩定且乾淨,不僅能補足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間歇性問題,還能借助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鑽探技術和設備,大規模開發地底資源,此外地熱產業也可以降低油氣產業在能源轉型的衝擊,實現公正轉型。
IEA預估,若開發成本持續下降,2050年地熱可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成長的15%,占比甚至超越核能、水力與生質能。(圖表來源:IEA)
報告提到,地熱專案的開發流程包括地質評估、建模、鑽井及地面作業,與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運作流程類似。因此油氣產業的技術、數據及供應鏈資源能有效轉移至地熱領域。隨著地熱專案逐步向深達4公里的深層地熱發展,其開採深度與油氣開發相當,油氣產業的專業知識對下一代地熱技術的突破尤其重要。
例如「增強型地熱系統」(EGS)便依賴油氣產業的水力壓裂與定向井鑽探技術,而新一代低風險的「先進地熱系統」(AGS)也依靠高精度定向鑽探,在地底建構封閉循環管線系統。IEA認為,這些技術不僅推動地熱能成長,也讓油氣產業可以在快速成長的乾淨能源體系中找到機會。
IEA建議各國政策納入地熱,簡化行程流程
IEA報告指出,地熱開發目前主要集中在太平洋火環帶及斷層帶國家,如美國、冰島、印尼、土耳其、肯亞和義大利。但新型地熱技術「取熱不取水」,有望推動地熱能源全球化,使幾乎所有國家都可能受益。
只是報告也強調,地熱開發在各國獲得的補助不多,且開發許可流程繁瑣,導致開發期長達十年。目前全球僅有30個國家制定地熱政策,相較之下,有100多個國家已訂定太陽能和陸域風電政策。
IEA建議,各國應將地熱納入淨零排放或能源政策框架中,制定明確目標與技術路線圖,同時加強對創新技術的支持,以降低專案風險並吸引更多投資。
新型地熱技術取熱不取水,新一代技術正在加速地熱全球化。(圖片來源:pixabay)
此外,地熱專案需要嚴格的環境標準以確保永續發展,但也應減少繁文縟節,加速流程簡化,為地熱開發提供清晰的藍圖,才能減少地熱開發的前期風險,提高地熱專案成本競爭力。報告預估,到2035年地熱發電成本可降低80%,達到每MWh(百萬瓦時)50美元,與水力發電和核能相當,並具備與光儲、風儲組合競爭的優勢。
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指出,地熱能的成長有望在2035年帶來價值1兆美元(約新台幣32兆元)的投資,2050年更上看2.5兆美元(約新台幣81兆元)。
隨著數位化和人工智慧(AI)發展,全球用電需求年年攀升,報告也認為,地熱有潛力為科技業的大型資料中心供電,目前也有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已簽署地熱購電協議,好比Google攜手能源業者Fervo Energy,將以地熱資源支撐美國內華達資料中心供電。
資料來源:I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