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未來也預計在23日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時,說明2030年、2032年、2035年的國家減碳新目標。(攝影:莊閔茜)
環境部於2024年底公布了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的最新減碳目標,將減碳幅度提高至28%±2%,並預告將於1月進一步提出2032年及2035年的減量目標。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對此表示肯定,但提醒2035年目標若不足,可能直接影響2050年淨零排放的實現,呼籲2030年目標應調高至40%,並於2035年達到52%。
台灣2030減碳目標過於保守?環團提出新建議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於1月10日舉辦「淨零Team Taiwan!迎向2035前瞻減量目標與產業轉型策略論壇」,匯集產官學界共同探討氣候目標制定。論壇指出,NDC 3.0 的重要性在於首次將台灣納入國際氣候治理的加嚴週期,各國今年將重新檢視2030年目標,並陸續提出2032與2035年的積極減碳計畫,以實現抑制全球升溫不超過1.5°C的目標。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總監趙家緯表示,政府雖展現出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但若2030年的目標過於保守,將無法在淨零路徑上有效推進。他援引多方研究建議,台灣應將2030年的減量目標從28%±2%提高至40%,並在2032年提升至45%,到2035年則需達到52%。
目前政府已推出減碳旗艦計劃,身兼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行政院永續長的副總統鄭麗君表示,政府專案小組先「由上而下」指定跟制定減碳旗艦計劃,針對能源、製造、農業、住商等6大部門提交20項旗艦減碳行動計劃,再「由下而上」各部會核實加總評估行動計劃,最後得出2030年減碳28%±2%目標。政府未來也計劃在1月23日的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中說明2030年、2032年及2035年的具體減碳新目標。
然而,趙家緯指出,官方路徑與智庫研究結果的十年間排放量差距高達1.7億噸。他認為,減碳旗艦計畫背後需要有關鍵核心目標。以深度節能計畫來說,應盤點每年的總電力需求量,設立逐年負成長值的目標;能源轉型方面,2035年需實現電力RE60(綠電占60%),將燃氣降為配角,燃煤比例壓低至5%。此外,還應大幅擴展儲能設施與需量反應機制,確保能源轉型目標得以落實。
環團建議政府應參考國際上的整合性工業淨零戰略架構,提出整合性的「產業轉型上位政策」。(圖片來源:台灣氣候行動網絡)
製造業碳排占全台52%,專家籲強化產業減碳作為
此次論壇也聚焦檢視「產業轉型」在台灣淨零路徑上扮演的關鍵角色,尤其台灣製造部門排放量占全台52%,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建議,政府應整合產業聯盟與各部會的階段性減碳目標與行動方案,由政府設定目標,產業負責執行。他強調,產業轉型政策不能僅依賴補貼,而應輔以具約束力的管制作為。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怡均指出,台灣目前的產業減碳政策仍過於分散,應參酌國際上的整合性工業淨零戰略架構,提出整合性的「產業轉型上位政策」,具體說明石化、鋼鐵、半導體業的階段性減碳目標、轉型路徑、量化檢核指標、監督機制等。
延伸閱讀》台灣NDC 3.0減碳新目標將出爐!借鏡德氣候保護合約,重工業如何加速淨零轉型?
林怡均也特別提到,政府的旗艦計劃應強化國營企業的減碳透明度,說明例如中油四輕設備更新的碳排放應對方案,以及中鋼高爐轉型的具體時程表。
趙家緯則指出,實現重工業深度減碳需要同步規劃「生產端」與「需求端」,並加強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政策。他建議,鋼鐵、石化、水泥等重工業應通盤考量循環經濟思維,考量環境產業的變化,並調降產量20%以符合減碳標準。同時這些產業需在未來十年內轉向低碳製程,如電爐及氫能技術,才能真正實現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