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期許政府加快台版CBAM的規劃腳步,不要比歐洲CBAM慢,以免台灣的水泥市場遭侵蝕。(圖片來源:台泥)
台泥今(22)日召開第三季法說會,針對台泥在台灣、中國、歐洲、非洲四大市場的發展,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坦言,台灣的風險最大,因為明年即將課徵碳費,但台版CBAM(碳邊境稅)尚未跟進,盼台版CBAM可以跟著歐盟CBAM一樣在2026年底第四季推出,他也同步預告,未來台泥將以碳費最嚴謹優惠費率A方案為目標。
高強度低碳水泥布局歐洲,喊話政府推台版CBAM保護產業
今年是台泥轉民營化第70年,也是台泥轉型國際化第一年,將持續布局歐洲、非洲低碳水泥市場。
台泥的轉型與改變從7年前開始,2017年起計劃產業轉型地圖。張安平指出,台泥在2017年就已經看到水泥業最重要的競爭條件「碳」 ,開始算到碳成本,以歐洲廠為例,每一年、每一廠房碳排強度(噸CO2e / 噸膠結材料)皆往下降,2005年至今已經從1~0.9噸降到今年的0.621噸,降幅達3成以上。
當歐盟CBAM於2026年上路後,預料台泥在歐洲市場發展動能強勁。台泥子公司Cimpor已經在今年11月取得英國布里斯托港使用權,張安平指出,2027年後歐洲低碳水泥發展前景佳,在土耳其強震後與俄烏戰爭下,帶動水泥的需求提高。
台泥更強調低碳水泥「減碳但不減強度」。張安平表示,目前台泥的水泥排碳率約0.758,低於台灣同業平均約0.83~0.88,未來在SBTi目標下,2021至2023年還要再降27%到0.552。
隨著2025年台灣碳費開徵,一般碳費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B兩種方案分別為50元和100元。張安平表示,會朝減碳方針最嚴謹的「優惠費率」目標前進。不過他也點出台灣不確定性因素高,指出台灣對內部高碳排產業徵收碳費,卻沒有向進口產品徵收,期許政府加快台版CBAM的規劃腳步,不要比歐洲CBAM慢,以免台灣的水泥市場遭侵蝕。
張安平點出,如果到2027年台版CBAM還不出來,台灣的水泥有可能被進口產品影響。台灣一年水泥需求量1300-1400萬噸,越南的生產量是1億萬噸,然而越南國內需求只有5千萬噸,印尼水泥生產量也相當高,台泥只能以品質、低碳優勢來跟進口水泥競爭。
台泥指出,綠能跟儲能利潤跟現金流都在成長。(攝影:莊閔茜)
綠能儲能發展潛力高,台泥朝國際市場邁進
除了低碳水泥,台泥的綠能產業也開花結果。張安平指出,AI帶動電力需求,明年台泥將加速全球能源布局,透過在台灣練兵綠能與儲能技術,未來將朝中國、國際市場前進。
而且全球綠能與儲能後市看好,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上提到,為讓2030年全球再生能源提升3倍,2030年需要全球部署超過1,500GW儲能系統,為2022年的6倍以上,帶動龐大的需求。
台泥綠色能源事業包括再生能源發電、全球充儲業務及電池業務,自今年第3季起合計EBITDA已損益兩平。張安平指出,台泥綠能跟儲能利潤跟現金流都在成長。
台泥旗下電芯品牌Molicel良率已突破9成,也打入AI供應鏈,自第四季開始,正式出貨5kW(瓩) BBU電池給一家全球知名雲端服務商,同時與另外3家BBU客戶開發下一代電池;台泥在歐洲儲能與充電建置也快速增長中,子公司NHOA在全球併網及在建案場總容量已達2433 MWh(一千度),Atlante已完成建置及在建中的充電點總數達到5313個,未來也會與非洲當局討論建置光充儲,滿足非洲水泥廠能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