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年五大永續發展關鍵 範疇三減碳與亞洲選舉入列

EN

(圖片來源:iStock)

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在今(2024)年將超過4,500GW,幾乎與化石燃料相當,企業勢必更關注綠能永續發展趨勢,網路媒體《Eco-Business》歸納5大足以改變產業與社會的關鍵因素,包括範疇三供應鏈減碳、亞洲電動車發展、選舉熱潮、漂綠意識,以及人工智慧引發的勞工權益問題。

範疇三供應鏈減碳

國際組織碳揭露計畫(CDP)公布的企業環境行動追蹤(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ction Tracker)報告顯示,企業在2023年揭露自身範疇三碳排的比例,較2019年翻了一倍多,關注度大幅提高的原因之一是相關監管單位制定更嚴格的環境保護準則及永續實踐。

例如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在2023年6月公布碳排揭露準則,包括一般性永續揭露(IFRS S1)與氣候揭露(IFRS S2),且在政府組織與關鍵利害關係人的要求下,企業也得採取更積極的舉措提高透明度,透過不同管道設定目標並承諾實現,像是取得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的認證,其中就包含公布範疇三碳排。

亞洲電動車發展

近年中國電動車市火熱,銷量幾乎占全球市場的1/4,其他開發中國家腳步則相對緩慢,包含泰國、印尼、印度都在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尤其泰國是東南亞汽車主要生產國及出口國,在相關補貼及免稅等誘因下,其電動車銷量已占整體車市的9%,而印尼則打算以豐富鎳礦優勢,吸引海外汽車及電池製造商,在當地建立電動車供應鏈。

泰國首款國產純電動車「NEW MG4 ELECTRIC Thailand Edition」。(圖片來源:上汽正大集團)

另外,2023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期間,英國、瑞典、德國等56個較富有的國家,承諾為新興市場提供金融、供應鏈發展、專業技術協助,可望能改善車價較高且缺乏充電基礎建設的問題,目標是在2030年讓電動車成為可負擔、易取得,有吸引力的選擇。

選舉熱潮

全球有40個國家預計在今年舉行大選,創下史上首例,其中有1/4集中在亞洲,不少專家認為,就算是新政府上台,也應該會遵循前朝的能源政策,例如印尼現任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的鎳礦出口禁令預料會延續。

但印尼環保團體「印尼環境論壇」(WALHI)礦產與能源活動企劃經理雷壘(Rere Christanto)表示,針對鎳礦下游對環境的衝擊,檯面上的候選人都沒有表達意見,「曾有候選人的政黨支持礦業與煤炭法,對印尼的傷害有增無減」。

印尼今年2月舉行總統大選,3位總統候選人(右起)甘賈爾、普拉伯沃和阿尼斯,對能源政策主張各有主張。(圖片來源:普拉伯沃臉書

漂綠意識

根據調研機構英敏特(Mintel)統計,74%的亞太地區受訪者,希望品牌能注意環境議題並帶領解決氣候問題,而不只是依循政府與相關組織的長期減碳計畫。英敏特亞太區總監馬修(Matthew Crabbe)表示,隨著企業開始應對氣候變遷,信任與保證將成為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ESG)的核心。

馬修補充,「品牌方可以解釋自己如何減少廚餘及產品包裝、降低能源與用水消耗、以及如何將循環經濟納入自己的商業模式,或者拿出多少盈餘支持永續行動或相關組織,讓消費者清楚感受到企業的正面作為。」

人工智慧與勞工權益問題

人工智慧熱潮席捲全球,尤其是生成式AI,英敏特的調查顯示,近半數的亞太區受訪者擔心AI取代他們的工作,馬修表示,隨著愈來愈多企業靠AI提升產能、降低成本,進一步保護勞工的想法將會出現,「消費者需要時間調整、學習,如何讓科技更貼近個人,進而引發討論與創新,有意識地讓虛實融合。」

IEA:2023年再生能源成長50% 增速20年來最快
國際碳權交易疲軟 芝商所期貨價格創新低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