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工具機產業拚綠色轉型 掌握脫碳、碳權發展趨勢

EN

台灣國際工具機展連續4天的活動,舉辦至少8場論壇及講座,其中「綠色轉型論壇-從減碳到零碳:解密企業淨零轉型關鍵布局」,邀請查證機構、顧問服務公司、農食業者,從三個不同角度分享企業永續減碳的發展。

台灣國際工具機展舉辦綠色轉型論壇。(攝影:林柏宇)

獨立驗證機構TÜV SÜD綠能與永續服務總監王善弘指出,全球碳市場快速發展,強制性及自願性市場規模在2022年創下新高紀錄,被註銷的碳權達到1.66億噸,預料自願性市場將持續大幅成長,並在2030年暴增5倍,估值來到100億至400億美元之間。

他表示,台灣碳交易規模相對小,且落後其他周邊國家,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的碳交易所已經延伸到國外碳權的認可。

TÜV SÜD在碳市場經驗豐富,從2005年開始一路參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 ETS)、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碳驗證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等目前主流減碳認證方法。

王善弘表示,在聯合國主導下,未來3至5年內,《巴黎協定》第6.4條將會衍生出新的碳權機制,也就是除了雙方締約國同意碳權移轉,還要取得監督機構的認證;另外,他認為,黃金標準、碳驗證標準等機制,未來幾年可能出現整合。

TÜV SÜD綠能與永續服務總監王善弘。(攝影:林柏宇)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執行董事張嘉宏也觀察到,碳權市場出現時間還沒有很久,所以才有這麼多名詞要解釋,而台灣應該對接國際標準,尤其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The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明確要求企業列出5至10年的減碳路徑。

他引述德國漢諾威工具機展(EMO Hannover)數據指出,工具機產業超過9成碳排集中在範疇三,如果從產品設計開始就採用永續概念,最多可減少8成碳排。

張嘉宏將產業面臨的轉型風險分成碳價、市場、法規、投資四大方向。在投資方面,他發現許多金融機構開始將產業進行綠色分類(green textonomy),除了轉移投資方向,企業也可能在客戶要求下,必須擠進某些特定分類中。

他認為現在是加快脫碳率的轉捩點,如果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每年脫碳率需達到17.2%,需較2022年加快7倍。他還建議工具機業者以量化方式協助客戶提升「避免排放量」(avoided emissions),也就是透過電子機械設備提供解決方案,幫助脫碳並增加產品競爭力。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執行董事張嘉宏。(攝影:林柏宇)

相較於TÜV SÜD與資誠,祥圃實業執行長吳季衡則從農食供應鏈角度,分享綠色轉型的過程,尤其是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氣候行動。祥圃透過能源管理、設備換新、數據分析等策略,預估每年可省下73,965度電,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6.5噸二氧化碳當量。

吳季衡表示,去(2023)年太陽能總發電量為80萬度,旗下觀光工廠「良作工場」取得黃金綠建築標章,自家推出的豬肉品牌更是全台首家取得ISO14067碳足跡認證,而部分工廠從今(2024)年開始,執行全面性ISO-14064:2018碳盤查標準。

祥圃實業執行長吳季衡(攝影:林柏宇)

相關主題
企業減碳需求日增 非洲最大證交所將展開碳權交易
永續燃料政策宣傳方式不切實際 法院裁定荷航漂綠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