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使得調適行動愈來愈受到重視。(圖片來源:iStock)
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行動,成為推動綠色經濟的新動能。倫敦證交所一項研究顯示,去年與氣候調適相關的解決方案為全球增加1兆美元(約新台幣30兆元)收入,而調查名單中,超過3成企業表明已經投入氣候調適行動,其中又以房地產及公共事業領域參與度最高。
綠色產品及服務產值創新高,年複合成長率僅次科技業
倫敦證交所12日公布年度綠色經濟投資報告,統計去年綠色產品及服務所創造的收入突破5兆美元(約新台幣150兆元),該紀錄是過去6次評估報告中首見,其中以綠建築及水利基建領域貢獻最多,而氣候調適領域的占比約5分之1。
報告指出,過去10年以來,綠色經濟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5%,在各產業中排名第2,僅次於科技業。而綠色經濟中,規模最大、表現最好的是能源管理及能源效率領域。如果以地理區域來看,亞洲國家創造的綠色收入最高,占全球總收入的44%,而新興市場的成長速度是已開發國家的近2倍。
過去10年,能源管理與能源效率成為綠色經濟中規模最大、表現最突出的領域。(圖片來源:iStock)
氣候調適成為企業獲利來源,報告:綠色債券最好入手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使綠色行動面臨龐大挑戰,但因應氣候變遷採用的減緩及調適舉措仍持續受到企業關注,且進一步轉化成為實際收益。倫敦證交所全球永續投資研究主管柯洛西(Jaakko Kooroshy)指出,目前以氣候調適為業務核心的企業不多,但許多營收都圍繞在該主題。
該報告認為,氣候變遷的衝擊愈來愈頻繁且嚴重,使得企業不得不提出因應方法,而綠色債券是投資人參與調適行動的最好路徑,也是政府及企業提供相關資金的最佳管道。
根據多數國家綠色債券框架的規定,氣候調適的支出通常都能符合資金用途規範,其中使建築物更具有氣候韌性、對環境更友善是最常見的投資項目。
此外,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刻不容緩。柯洛西進一步表示,減緩行動的成本仍比調適來得低,而增強韌性的前期投資也比事後災難恢復的支出來的少,因此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