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10月25日在其展望報告指出,儘管全球碳權交易量因俄烏戰爭而下滑,但預估今(2023)年全球碳市場規模將突破8,000億美元,達到5%的年增率。
新加坡全球碳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今年推出其現貨交易平台CIX Exchange。(圖片來源:Climate Impact X)
強制性碳市場預計持續推升碳價
致力發揮碳市場潛力的改革推升了碳排配額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全球碳市場擴張。不過,對能源負擔能力及能源安全的擔憂,仍或多或少影響了市場擴張。
儘管交易量低迷,彭博新能源財經認為,強制性碳市場仍將是立法機關未來十年的重要工具。巴西、墨西哥和印度即將推出新市場,而監管機構將繼續對現有市場實施刪減供給的改革,進而推升價格。
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到了2030年,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的配額價格將達到每噸149歐元(約新台幣5,120元),高於目前約每噸85歐元的價格。同時預測加州與魁北克市場的價格,將在2030年前近乎翻倍,上漲至每噸63美元。
歐盟為全球最大碳市場 但主導性正減弱
碳市場可分為強制性與自願性兩大類。強制性碳市場是依據國家、地區或國際政策及法規的要求而建立;自願性碳市場則是非強制性、以自願為基礎的碳權交易。
強制性碳市場的具體形式之一為排放交易體系,其依循「總量管制與交易」原則運作。在此體系下,政府當局向受監管實體分配排放或污染排放權,也稱作排放配額。
碳排超過配額限制的實體,必須向這些有剩餘排放額度可出售的企業購買碳權,以促進排放交易。歐盟在2005年推出了全球首個國際ETS,自那時起,許多國家及地區也陸續建立了排放交易體系,其中部分已展開運作。
2021年,中國啟動了全球最大的排放交易體系,預估此體系涵蓋了燃燒化石燃料所造成全球碳排量的1/7左右。根據最近一份報告,儘管作為一座新市場遭遇了許多挑戰,但中國的排放交易體系整體而言成功實現了其目標。
以交易量和整體價值來看,歐盟仍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然而,其主導地位正在減弱,歐盟占全球碳市場期貨與拍賣量的75%,相當於目前約80億個配額,與2017年的近90%市占相比明顯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