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澳洲碳權調查結果出爐 固碳成效啟人疑竇

EN

澳洲科學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於本周發布報告指出,澳洲碳權的運作機制存在缺陷,恐會弱化投資人對其的信心,而這份調查報告的結果,正好再次反映了外界對於碳權造假的質疑。

今年上半年,市場對於澳洲的碳權項目提出質疑,認為這些項目未能真正達到減排效果,因而有造假嫌疑,澳洲政府遂任命首席氣候科學家丘布(Ian Chubb)帶領團隊,對此進行調查。澳洲科學院受到丘布的委託後,針對澳洲的四種碳權產生方式進行研究、分析其優劣勢以及侷限,並撰寫了報告。

澳洲科學院在報告中指出,他們針對人為植被固碳(human-induced regeneration)、阻絕森林砍伐、使用掩埋沼氣、進行碳捕集與封存等方法進行分析之後發現,上述四種碳權產生方式都存在缺陷,這樣恐會削弱投資人和社會大眾對於碳權的信心。

其中一大癥結點在於,若這些減排項目無法獲得碳權,是否仍會繼續推進減碳方面的努力;此外,碳權項目的複雜性過高、缺乏透明度,種種問題都在澳洲科學院的報告中浮上檯面。以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和昆士蘭州(Queensland)的農民而言,他們因為減少畜牧所需的土地開墾行為而獲得碳權收入,但事實上,當地植被快速生長的主要因素,其實是來自於降雨量的增加。

澳洲科學院指出,澳洲碳權有28%皆來自於植被固碳項目,是占比最高的碳權生產方式,不過細看這些項目的減排效果會發現,降雨量的變化為一大重要因素,得以影響自然系統中木質生物成長的速度,人類活動實際上對此影響甚微。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這與碳權完整性標準中所謂的「以事實為基礎」相互牴觸,因為目前尚不清楚該如何區分這些項目中,固碳的變化量是來自於人為效果,抑或是氣候的改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教授麥金塔(Andrew Macintosh)對此示警,他認為這份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碳權僅僅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調查內容在在強化了外界的質疑,反映出碳市場存在嚴重的誠信問題,且這些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相關主題
卡達世足高舉減碳願景 黑歷史仍難抹去
中國碳排量下滑 專家看衰:碳達峰知易行難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