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氣候通膨衝擊家戶支出3年增加8000元,環境部:通膨討論需更多科學佐證

pixabay

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生產力下降及供應鏈中斷,已改變供需平衡推高生活成本。(圖片來源:pixabay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計算通貨膨脹的依據,然而台灣已經連續三年突破2%警戒線,綠色和平召開記者會指出,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生產力下降及供應鏈中斷,已改變供需平衡推高生活成本,3年內讓台灣家庭支出增加8,000元;對此環境部認為,環境部同樣重視氣候變遷與減碳工作,但通膨討論需更謹慎與更多數據。

極端氣候推高電費與菜價,排擠家庭儲蓄及教育投資

氣候變遷對全球的衝擊除了熱浪、洪災、野火與嚴寒等極端氣候,也反映在電費帳單、食物費用等,氣候通膨正影響全球。歐洲央行合作學者科茨(Maxmilian Kotz)分析過去30年多國數據,發現高溫極端天氣會導致食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整體通膨。例如日本的主食稻米價格上漲50%、韓國最負盛名的泡菜主食材白菜價格上漲70%。

綠色和平根據過去3年主計處《物價變動概況》和經濟部等資料,分析氣候通膨對家庭支出的影響發現,家庭支出的兩大項目「食物類」與「居住類」都受到氣候通膨影響而持續上漲,3年累積下來已讓每個家庭多支出逾8,000元。

極端氣候事件越頻繁,民眾採買蔬果的支出越高,綠色和平發現,3年來家庭必須多花將近7,500元在漲價的蔬果上。除了飲食以外,第二大的家庭支出「居住費用」,也因為高溫時間拉長,電價支出也增加近1,000元。

氣候變遷影響到農業和畜牧業,氣候異常導致產量以及品質也相對推高生活成本,家庭理財作家曾采穎認為,這更是對家庭整體財務計劃的挑戰,上漲的物價除了壓縮許多家庭的儲蓄能力,也會排擠投入在孩子教育、健康和長期投資上的資源。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指出極端氣候事件數量越多,家庭在蔬果上支出越高。(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氣候變遷委員會將登場,綠色和平籲氣候通膨列入重要議程

夏天溫度愈來愈高,也提高荷包負擔。根據工研院定義,當氣溫超過28°C,空調被啟動的機會會增加,因此將 28°C 以上的時數稱為「冷氣時」。綠色和平分析,過去3年全台冷氣時數增加269小時,造成家庭電費支出增加約994元。

根據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指出,若暖化現象持續,台灣夏天恐將長達7個月,未來「冷氣時」將不斷增加,民眾電費支出恐怕持續擴大。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在本週四(23日)登場,綠色和平認為,應將氣候通膨列為重要議程進行討論,盡快提出積極解決的對策。綠色和平建議建立以下機制:

  • 提出氣候通膨經濟影響評估 :政府應盡快提出氣候通膨對台灣經濟影響評估,並比照CPI的形式,定期公布氣候通膨指數,讓各界了解潛在衝擊,針對受氣候通膨影響的民眾,建立「氣候通膨補償金」減低生活開銷。

  • 擴大淨零投資政策: 政府應擴大「淨零投資」,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並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以澳洲《澳洲未來製造法》、日本《GX法案》作為借鏡,擴大企業與民眾等多元角色參與再生能源的生產。

此次綠色和平的氣候通膨研究是以主計處資料,每月支出8萬元的家庭所受影響來計算。電費增加則是根據內政部指出的台灣平均40.1坪家庭,設定家中有5台冷氣,輪流開2台來計算。

對於綠色和平的提議,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回應,環境部同樣重視氣候變遷、氣候調適與減碳工作,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物價小組等都有持續關注物價波動,只是應對到通膨討論需要更加的謹慎與更多科學數據,假設也需回歸到現實面。

相關主題
洛杉磯野火重創碳抵換林地,極端氣候釀成的「天候鞭笞」為何加劇災情?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