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達內部碳定價報告首公開!300美元碳費如何運作?下一步鎖定碳權商機

台達永續長周志宏。(攝影:莊閔茜)

台達永續長周志宏指出,台達碳定價收入與支出將在2027年來到黃金交叉,屆時減碳支出將大於內部碳定價收入。(攝影:莊閔茜)

排碳有價時代來臨,全台第一個實施內部碳定價的台達電子,今(12日)首度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將實務經驗編撰成電子版專書,分享台達300美元(約新台幣9600元)碳定價管理機制的關鍵要素及成效。台達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表示,隨著台達內部減碳成效顯現,台達碳定價收入與支出將在2027年來到黃金交叉,未來台達目標擴大碳費徵收範圍至範疇三。

導入內部碳定價、使用100%綠電,台達十年內免交碳費給政府

台灣碳費制度已於今年上路,一般費率設定在新台幣300元,未來也擬定實施總量管制的碳交易制度,因應2026年歐盟碳邊境稅(CBAM)機制開徵,英國美國也紛紛擬定碳關稅,周志宏表示,面對碳有價時代,內部碳定價制度將有助於企業減碳。

2021年是台達實施內部碳費機制的第一年,隔年即達到溫室氣體(市場別) 排放下降13.5%的成效,2023年進一步下降39%。周志宏表示,台達十年內都不太需要繳交碳費給政府,主要台達非排碳大戶、2025年台達台灣分部也將達到RE100(使用100%綠電),代表台達不須繳交碳費,但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也早就開始繳『碳費』且自己使用。

台達內部碳定價300美元,一年收到幾十億台幣,帳務顯現在管理報告跟關鍵績效指標(KPI),汰換設備、投資能源等改善體質措施顯現在財報中。周志宏表示,為降低繳交碳費,各部門都會努力減碳。

然而,內部碳定價制度知易行難,也需建立有效跨部門溝通與資源整合,但周志宏認為,「價格多少沒關係,先落地才是重點,機制跟系統面建立才是最關鍵。」當有了碳成本觀念後,才會逐步建立收取制度、如何應用與碳費運用審核制度等。

台達內部碳定價策略。(圖片來源:報告內容)

台達內部碳定價策略。(圖片來源:報告內容)

碳定價達到減碳效益,台達下步瞄準碳權商機

台達的碳定價制度運作方式為,台達向事業單位徵收碳費,並將碳費轉成碳基金,之後再投入再生能源開發、能源資源管理,以及低碳創新研發,其中包括再生電力匹配程式以及氫能導入評估等支出。舉例,台達子公司2022年申請碳基金2200萬美元投入減碳,讓2023年總碳費下降38%,白話來說,就是左手收碳費,右手投入減碳支出,促進企業整體溫室氣體排放下降。

未來台達將進一步規劃內部碳費機制的進階方法學,將碳費收取涵蓋範疇由目前的範疇一與範疇二,擴及到範疇三排放。周志宏指出,2027年碳費收入跟支出將達到「黃金交叉」,內部碳費收入隨著各部門努力減碳,收入持續下降,減碳支出將大於內部碳定價收入。 

隨著碳定價發揮效益,針對範疇三減碳,台達也有意願將節能減碳等措施轉換成碳權,範疇三也將關注低碳原物料與再生原物料(C1)、產品使用行為跟排碳結果(C11),周志宏指出,雖然相關技術還不成熟,但內部設計都需要先找資料,未來範疇三減碳,會需要跟客戶攜手合作。

相關主題
標普全球2025永續年鑑揭曉!中鋼、聯電等70家台企入選,遊戲業首次登榜
CDP 2024年評比成績|第一金拿氣候及森林問卷雙A,台灣大5度獲氣候變遷A級【更新】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