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CBAM來襲!越南擬2025年開徵碳稅 首階段瞄準鋼鐵、水泥業

EN

隨著碳稅及碳權在全球市場更加普遍,越南也正尋求加入這股脫碳趨勢,協助當地企業因應,預計本月將發布溫室氣體減量計算的政府通令,朝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更近一步。在歐盟碳關稅為全球供應鏈掀起的減碳挑戰下,業界呼籲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越南商界加快布局腳步。

鋼鐵業是越南需要進行溫室氣體清冊報告的產業之一。(圖片來源:和發集團)

歐盟CBAM席捲全球 越南擬要求企業計算碳排量

此通令由越南工商部主導,隨後也將為企業提供遵守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培訓課程,以限制整個供應中的碳足跡。工商部氣候變遷辦公室副主任黃文心(Hoàng Văn Tâm,音譯)表示,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計算、報告及驗證將在2025年強制實施,適用產業包括鋼鐵、水泥、鋁業及肥料製造業。

此舉被視為越南因應全球碳稅法規變化的因應對策之一,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歐盟(EU)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越南鋼鐵業近期對歐盟出口大幅增長,特別是在歐盟與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於2020年8月生效之後。根據越南鋼鐵協會(Vietnam Steel Association),截至2020年6月,對歐盟的鋼鐵出口僅占總鋼鐵出口收入的3.4%,但兩年後增至20.51%。今(2023)年前6個月,越南對歐盟出口鋼鐵量近140萬噸。

黃文心表示,「 CBAM等全球的碳定價政策,表明了越南所有企業,不論規模大或小,都需要考慮在其生產和供應鏈中減少排放及碳足跡。」

碳費徵收過渡期有其必要 盼帶動各地氣候行動

丹麥駐越南大使館的永續發展顧問范姆(Jennifer Pham)表示,「這機制確保了永續發展不會成為那些在歐盟營運企業的阻礙,因為歐盟對環境友善的要求更高、更嚴格,也確保永續發展不會對企業競爭力帶來負面影響。」

她談到,「歐盟也希望透過CBAM中使用措施,鼓勵各地採取氣候行動,並為其它地區的企業或政府實施類似目標帶來獎勵措施,」她也指出過渡期有其必要,以及在遵守CBAM管理方面將面臨一定挑戰。例如CBAM要求記錄的碳種類,不僅是越南企業,對許多歐盟企業來說都是前所未聞。

河內外貿大學(Foreign Trade University)副總范玉進(Phạm Ngọc Tiến,音譯)指出,歐盟是目前唯一使用CBAM地區,因此,高碳排產品的生產及出口商,可能會將供應轉移其它市場以避免碳稅。不過,等到CBAM或其它類似機制變得更普遍,此做法將不再可行,屆時影響將相當劇烈。

航空業喊脫碳 關鍵貢獻料來自永續航空燃料

不只是製造業準備減碳,航空業也已採取多項脫碳措施。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sation)去(2022)年10月制定了「長期理想目標」,敦促所有成員同意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航空業雖然在全球排放中占比相對小,卻是最具挑戰性的減碳領域之一。(圖片來源:Pixabay)

而在越南,國家航空公司越南航空(Vietnam Airlines)企業規劃及發展總監阮光中(Nguyễn Quang Trung,音譯)指出,新一代飛機有助降低燃料消耗,但航班數量多,加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需要時間,可能會阻礙脫碳努力。

阮光中預期,減少碳排的主要貢獻將來自永續航空燃料(SAF),研究發現其對脫碳創新的貢獻達60%,「但我們需要大量研究及創新來降低SAF生產成本,並增加它的數量。SAF現在僅占航空燃料的1%,而且價格通常比現有燃料高2到4倍。」不過,越南目前尚無法生產及分銷SAF。

越南中小企業占比高 減碳基礎在於資金與技術

黃文心認為,未來對越南至關重要的是國際資源,特別是技術支援,「最大問題在於財務及技術,這為基層企業提供了能源轉型及短期、中期及長期脫碳的機會。」據越南統計總局最新調查,中小企業占越南企業總數97%以上。

越南中東歐商會(CEEC)董事貝拉尼克(Florian Beranek)表示,不論是稱作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ESG)、企業社會責任(CSR)或企業道德,重點都在於誠信,「我強烈建議所有企業人士都先回歸常識,回到倫理道德的自然雷達後,再做出企業決策。這麼做的話,就不用擔心這些要求。」

貝拉尼克2009年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專案顧問身份來到越南,協助當地以紡織、製鞋及電子零件為主的中小企業適用CSR,「歐盟與歐洲及越南企業直接合作支持這些計畫很重要,使他們能管理這條監管管道。減碳的確是挑戰,但到頭來是在做正確的事,不用擔心會是項負擔。」

相關主題
越南力推交通綠色轉型 迎接減碳商機與挑戰
G7提供3億美元補助能源轉型 越南爭取加碼金援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