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歐盟CBAM首批納管的高碳排產業。(圖片來源:iStock)
越南自2015年以來就是東協首屈一指的鋼鐵成品生產及消費國,面對歐盟即將在2026年正式課徵碳關稅,當地業者坦言,在資金短缺、能源及新技術轉換等挑戰下,該國鋼鐵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脫碳。
根據越南官方統計,該國去(2023)年鋼鐵產品出口1,110萬噸,較前一年增加32%,出口額成長4.5%,來到83.5億美元(約新台幣2,694億元),其中歐盟是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東協,因此預料將嚴重受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影響。
歐盟是第二大出口市場,越南鋼鐵業面臨碳關稅壓力
CBAM是針對出口歐盟的高碳排產品訂定的碳定價機制,目的是透過課徵碳關稅迫使業者減碳,而鋼鐵業將是首波主要徵收對象之一。越南工商部(MoIT)的戰略與政策研究所預估,CBAM可能導致越南鋼鐵出口減少4%、產能減少0.8%,且降低產品競爭力。
鋼鐵業是越南碳排主要貢獻者,且預估未來幾年有增無減,預計2025年該產業碳排來到1.22億噸,2030年增至1.32億噸,佔全國總碳排量的17%。
丹麥駐越南使館的永續供應鏈區域顧問珍妮佛(Jennifer Pham)表示,如果越南鋼鐵業長期無法脫碳,恐怕很難增加對歐盟的出口,且「CBAM將影響產品價格以及競爭力,所以出口商都必須徹底了解」。
鋼鐵業是越南碳排主要貢獻者。(圖片來源:rawpixel.com)
綠氫脫碳成本高,鋼鐵業面臨三大脫碳挑戰
越南國營鋼鐵公司副總經理黎君(Le Quan)直言,越南鋼鐵廠無法在10年內實現脫碳,其挑戰包括資金、技術、以及加熱爐能源的使用。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在企業淨零承諾下,真正透過高科技生產出來的鋼鐵在全球占比中僅1%,且預估全球需投入1.5兆美元(約新台幣48兆元),才能讓整體鋼鐵業實現脫碳。
越南工商部所屬的工業局代表黃德英(Hoang Duc Anh)坦承,該國鋼鐵業的排放與管理相當困難,「幾乎所有工廠都不是用現代技術,而是使用煤炭加熱且對環境造成污染,」更遑論脫碳資金的募集,恐怕一切都還言之過早。
此外,「綠色鋼鐵」的認定,從生產過程、原物料、燃料都必須零碳排,加深越南鋼鐵業轉型的困難。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研究,歐洲鋼鐵業使用綠氫的脫碳方式,所需的投資成本為每噸1200美元(約新台幣3萬8千元),對於一家平均年產量約500萬噸的鋼鐵公司來說,資本支出相當於60億美元(約新台幣1,935億元),對越南業者來說壓力恐怕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