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越南綠能設備九成靠進口 專家憂本土企業失競爭力

EN

越南Dau Tieng太陽能計畫。(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據英國能源組織EMBER報告,2022年越南光電與風電的總發電量已占整個東協的69%。專家也普遍認為,越南的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與專案開發方面都領先東協其他國家,但也擔心本土化程度不足,恐會像汽車或電子業過度依賴國外企業,導致當地企業只能做低價代工、組裝,甚至連簡易的零組件都無法生產。

越南營收最高光電公司 前三名皆為外資企業

越南再生能源計畫有90%的設備都依賴進口,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的東南亞乾淨、可負擔和安全能源(CASE)專案總監武芝梅(Vu Chi Mai)表示,目前越南本地企業在再生能源產業的參與度仍相當低,尤其在陸域風電方面,還沒有任何廠商可製造機艙外殼(Nacelle)、輪轂(Hub),葉片以及海底電纜。

太陽能電池板方面,根據越南市場研究公司Vietdata報告,2022年前三名營收淨額最高的太陽能電池板企業為Vina Solar、JA Solar和First Solar,他們都是外資企業,其中最高的Vina Solar的營收淨額達34兆越盾(約新台幣430億元),而報告中提及的唯一越南企業IREX Energy,營收淨額只有3,500 億越盾(約新台幣4.4億元)。

越南電力集團(EVN)統計,截至2022年底,越南電力系統總發電量將近7萬9,350MW,其中再生能源(風電、太陽能發電)總容量約2萬165MW,占25.4%。越南第八版國家電力發展計畫(PDP 8)中,政府承諾優先發展再生能源,目標在2030年總裝置容量提升到30.9%到39.2%,但業界專家表示,如果沒有長期發展策略以及積極推動本土化,越南企業難以爭奪市場份額。

本土化可望帶來龐大收益 專家促政府端出支持產業政策

武芝梅也表示,越南政治、社會相對穩定是吸引國際企業投資的誘因,越南企業有優勢參與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及光電本土化。依照2025至2050年風電及太陽能發展計劃,本土化可為越南帶來1,600億美元(約新台幣4.8兆元)的收益,相當於同期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2%,可望超越工業和建築業在2022 年的總收益(1,550 億美元)。

不過,她也强調,為了吸收外資投資(FDI)的技術,企業還需要持續評估風能和太陽能產業鏈參與者的能力,包括其輔助工業,並促進研發業務、技術轉移、試點專案及培養專業人力資源等,以利最大程度的本地化。

除了市場評估、技術能力、製造水準無法達到要求及基礎設施不足,業界專家認為本土化進展緩慢的原因,也包括政府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仍然不完整。

越南造船公司Ba Son Corporation 副總經理丁文俊(Dinh Van Tuan)表示,越南是後進者,因此在技術轉移與引進先進生產線等,都需要政府政策與機制的支持,才能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並更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

相關主題
越南躍居東協綠能主力 專家解析2023年十件能源大事
政府補貼不力虧損慘 胡志明市電動公車恐停駛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