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林的離岸風場。(圖片來源:泰國電力控股集團)
2月3日更新:雲林離岸風場成功併網發電
雲林離岸風場80座風機全數併網,預計今年6月正式商轉。(圖片來源:天豐新能源)
離岸風電在年後捎來喜訊,台灣第2大離岸風場已成功併網發電。天豐新能源今(3日)宣布,雲林離岸風場80座風機已全數安裝完成且成功併網發電,風場裝置容量達640 MW(千瓩),年發電量可達24億度,約可滿足逾 60 萬戶台灣家庭用電需求,風場預計在今年6月正式商轉。
雲林離岸風場位於雲林外海,離岸8~17公里,2018年通過遴選並與台電簽約5.8元躉購費率,該風場背後投資者包含天豐新能源與由道達爾能源集團、泰國電力控股集團(EGCO 集團)及日商双日株式會社共同投資成立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風場從開發到建置由天豐新能源主導,未來道達爾能源將負責技術營運管理。
截至去年底,台灣已累計安裝374座風機,總裝置容量3.04GW(百萬瓩),其中已併網的風機有367座,裝置容量達到3GW。目前台灣最大風場為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裝置容量達900MW,在2024年4月完工併聯,640MW雲林離岸風場規模為第2大。
經濟部指出,回顧2024年再生能源發展成果,瞬時風力發電最高已突破3GW,風光合計甚至突破10.5GW,顯示台灣能源轉型已有階段性成果。以下為2024年2月21日報導:
泰國電力局(EGTA)旗下的泰國電力控股集團(EGCO)於2月13日宣布,今(2024)年預計投資300億泰銖(約新台幣263億元),新增電量1,000千瓩(MW),包含加速發展再生能源發電,而跨國投資的台灣雲林風場也將於今年全數投入營運。
泰國電力控股發展多項再生能源,除了生質能、太陽能、水力、海陸風力,還跨足電池及儲能業務,目前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的21%,來到1,440千瓩(MW),執行長泰帕拉(Thepparat Theppitak)表示,該公司不打算再增加煤炭發電,而是盡可能提高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比例。
泰國電力控股計畫在2030年將再生能源佔比提高到30%,並積極在海外尋找投資標的,除了位在東南亞的寮國、菲律賓、印尼,亞洲部分還有台灣、南韓,另外在澳洲與美國也有電廠。
其中位於台灣雲林的風電場,總發電量為640千瓩(MW),總計80座風力發電機將於今年全數商轉,泰國電力控股表示,因為疫情封鎖以及去(2023)年8月計畫財務重整,導致建造進度延宕,且季風影響拉長裝機時間,目前僅33座風機順利供電,但為了避免被罰款,將加速完成投入運轉。
計畫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泰國電力控股,還進一步嘗試擴大氫能源應用,於2月12日與曼谷工業氣體(BIG)及泰國郵政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將進行物流業使用氫能源的可行性研究,以加速向低碳業務發展。
而談到全球經濟放緩的跡象,泰帕拉坦言,有些事情難以預料,仍需密切關注戰爭對能源價格的影響,另外對於泰國能源市場的發展,他認為雖然目前電力供過於求,但隨著市場從內燃機引擎轉向電動車,將導致電力需求大增,並預測未來2-3年內就會發生供電不足,凸顯替代能源的投資潛力。